敢为人先 合肥矢志探索光伏应用新路径
添加时间:2014-09-18 15:20:11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创新是一条“没有出口的高速公路”,只要停下,就会被赶超。
合肥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本身就无经验可循,无老路可走,唯有不断创新。
光伏下乡扶贫工程——合肥光伏应用的大胆探索,因地制宜打造的全新扶贫路径,变“输血式扶贫”为“精准扶贫”,创造性地将光伏应用与扶贫开发结合在一起,让农村贫困户拥有“造血”功能,赋予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能力。
继光伏下乡扶贫工程后,我市正大力探索光伏应用的新方式,庐江县渔光互补工程、光伏大棚等项目将为实现“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目标再打造一批精品工程。
光伏电站,贫困户屋顶的“发电机”
对于庐江县白湖镇裴岗社区居民杨克东来说,自家屋顶的光伏电站就是一个“发电机”,不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阴雨连绵,光伏电站总是能捕捉到那么一丝阳光,不断转化成电能。
作为合肥市首批百户光伏下乡扶贫工程受益者,杨克东家的光伏电站去年12月底就已经并网发电了,到今年4月份首次结算电费时,他已经领取了发电补助、卖电费用共计644元,预计全年光伏电站可为这个家庭增收2000多元。
2000多元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来说,几乎相当于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也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座家庭电站,使得原本十分困难的家庭基本脱离贫困。
在庐江县,和杨克东一样享受到光伏电站福利的家庭还有20户。去年庐江县在军二路沿线附近的裴岗社区选取了户情相对贫困、房层结构相对较好、有充足光照条件的20户人家,为他们安装了家庭光伏电站。
家庭光伏电站建好后,供电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并网发用电合同,电站日常维护由专业化公司负责,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设施故障由系统供应商提供维修,让村民全无后顾之忧。
合肥供电公司按结算周期(半年或一年)向贫困户全额支付上网电费,收益全部归农户所有。“现在平均每度发电量可以补助0.359元,每度上网电量可以获得0.4211元,综合计算,每年度贫困户可以获得20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庐江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说。
渔光互补,双赢的应用新模式
来到庐江县白湖镇白湖农场,你会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大片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整齐排列,张开手臂拥抱太阳,而在电池板下面,鱼、虾等水生动物悠游嬉戏。
这个“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大型光伏电站是由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渔光互补电站示范基地。这是我市首个农村光伏示范工程,也是我省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据了解,该项目装机规模20兆瓦,总投资1.9亿元,利用鱼塘680亩,年发电2200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350吨,用电高峰期可贡献2万千瓦的用电负荷。
由于鲥鱼、甲鱼、大闸蟹等水产品喜阴不喜阳,养殖户通常会在鱼塘上方设遮光板遮阳,而太阳能板正起到这样的遮阳作用。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应用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了水面资源优势进行养殖,另一方面发展光伏应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电站于去年12月正式并网运行,今年前8个月已经发电1400多万度,收益1700多万元。而水里的鱼虾、螃蟹等到年底预计还可以收入200多万元。按照这个收益,五六年就可以收回建设成本。
光伏大棚,光伏应用再探新路
去年,我市在《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扶贫开发,支持太阳能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相结合,转变农村传统用能方式。支持建设与绿色设施农业结合的光伏生态农业大棚、养殖场等光伏项目。
今年,光伏大棚就将现身合肥。近日,庐江县与两家企业签约,准备在台湾农民创业园中开展光伏大棚的应用尝试。8月7日,安徽恒瑞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设施农业光伏一体化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庐江县台创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拟建设20万平方米(农业大棚)棚顶发电系统,购置光伏组件80000块、500kW逆变器40台,形成总装机容量为200MWp光伏发电能力。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1840万度。9月6日,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2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项目也正式签约落户庐江县台创园,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3亿元。
光伏大棚将光伏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在开发绿色清洁新能源、节能减排的同时,又可以发展低碳经济,充分运用能源产业、高效农业与休闲旅游产业的集成优势,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收益。项目建成后,将对改善区域能源结构、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农民增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