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东北地区电力消纳及电力工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力争2020年前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国家能源局关于缓解东北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的意见》(国能电力[2014]350号)。
这被视为是《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出台后,解决东北“窝电”的具体措施之一。
东北“窝电”到底有多严重?
因为经济疲软,近年来,东北三省面临着史上最严重的窝电情况。东三省负荷中心辽宁省曾长期面临电力短缺局面,但2013年电力装机富裕超过500万千瓦,东三省总体电力装机富裕超过2000万千瓦,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没有一处风电可以满负荷工作。”一家国有发电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东北,风力发电站停止运行的情况司空见惯,其核心原因就是,“电运不出去。”
风电上网难,火电上网也难。有数据指出,在辽宁有292万千瓦火电机组、200万千瓦核电机组正在建设,此外还有800万千瓦火电机组和450万千瓦核电机组取得路条;在吉林,60万千瓦火电在建,260万千瓦取得路条;在黑龙江,195万千瓦火电在建,97万千瓦取得路条。这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东三省预计将有2350万千瓦机组投建。中电联的数据显示,2013年东北各种形式的发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火电方面,东三省火电利用小时数全面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吉林省仅有3433小时,这一数据仅位于西藏之前,排名全国倒数第二。
即便是东北振兴政策中中力推的两个核电项目也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记者了解到,东北地区重要的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直处于无法满负荷工作的状态。“从内部数据上得知红沿河核电站设计年开工可以达到7000多小时,但是在近一年,只开工了5000多小时。”核电专家向记者透露。
更令人堪忧的是,在电力如此过剩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电源建设仍在加速进行......
东北电源规划缺位引担忧
热电联产占比较大、本地消纳能力有限以及外送通道不畅,是导致东北窝电的根本原因。振兴东北,能源发展与转型是关键。从这次下发的意见中不难看出,核电、特高压、石化、火电等项目获得重点支持。
“虽然特高压能送出一些,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东北核电规模开启的前提是,同步配套电力外送通道建设。”一位电力规划人士告诉记者,“这是治标之策,治本之策应为,国家整体考虑东北电力布局与发展的问题。此次意见的下发进一步暴露了国家层面电源规划缺位的问题。”
东北及周边各省“暗战”输电项目
电源项目不断上马,就意味着要建设更多的电网。除了东北三省,周边省份同样因为“上网”难,在争抢输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