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互联网,我们有多远?
“互联网思维是新概念,但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相互连接,促进信息沟通,这事我们一直在干。”
尤其像公司营配信息集成的7年,起步于互联网思维尚未风行的时候,摸家底,梳理站线变户的关系;抓数据,把配网的数据弄清楚,这就是把客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我们正是干着互联网思维的事情。”一位受访者这么说。
2007年,
南方电网公司营配信息集成工作在广东电网率先试点,整个广东电网(不含广州、深圳)构建了11,779条馈线、208,706台配变和14,297,503万用户的营配一体化数据模型,建立了有效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达到了验收办法的要求。它打破了信息重复录入、信息孤岛和冗余数据的问题,让企业内部真正实现了“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这就是互联互通的一种体现。
“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深圳供电局根本不可能干这么多活。”深圳供电局副局长胡帆认为,4000多员工的深圳供电局去年售电量712亿度,必须仰赖互联网的技术,否则干不好这个活。
从实体营业厅到网上营业厅、掌上营业厅,入口多元化与便捷化,深圳供电局走在了全网的前列。“我们现在是全业务线上办理。”深圳供电局市场营销部副主任金毅打开了简洁的深圳供电局的主页告诉记者,后台信息系统,整合了从生产系统到配网,主配网作业协同到前端的营销业务系统,形成了一个很庞大的信息系统。
这些都是互联网思维的具体实践,活生生地展示了南网人的探索与实践。数据越准确,精细,再加上共享与集成,它就像梭镖的镖头,越具有穿透力与续航性。
深圳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杨鸣告诉记者:“我们统计过,在客户拨打95598的电话中,查电费、缴电费、查询故障这几样加起来就占了整个话务量的55%。如果把这部分客户联系引到微信上去处理,就可以把人工业务量减轻了55%,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们其实已经找到一条大数据时代的路径,我们把近贵阳200万的客户信息越来越精细化以后,以后不是大数据时代吗”?贵阳供电局市场营销部主任许文强认为,花了50年或者60年建的大电网,从熟悉主网,到熟悉配网,越走到后头,它的价值越无限。
我们还缺什么?
互联网思维是个好东西,我们也应该学习,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离它还有些距离。“即便有些地方借助微信对客户进行了服务,但我们内部还是知道这里面的区别。”
我们前端有了这个意识,后台并没有跟进。据记者了解,现在全网不少单位都开通了各种互联网上的服务,从客户的反馈来看,这些积极的举动赢得了一部分客户的关注和青睐,但不少单位反映,他们做出了互联网产品以后,“接下来就是像野草一样面对大自然,没有人再去综合协调,没有一个产品经理。”
深圳供电局市场营销部黄冠认为:“整个流程设置也好,整个办理人员的思维也好,不少还停留在线下的思维。当然电网企业竞争的压力、业绩指标的压力相对来讲没有那么大,这还不关乎你的生死存亡,似乎也不需要这么快转变适应新的思维。”
知易行难,自古同理。草船易造,东风难借。诸葛亮当时向鲁肃要了20只草船,咄嗟便就,但对于借东风,却要识地理,知奇门,晓阴阳,看阵图,诸般事务齐全后,才能借得。对于企业的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说得浅白点,该有的物质基础,我们都有了,现在欠缺的是一种外部的力量推动。
电力企业并没有忽视互联网的影响,但在动作上,却落后于一些企业。毕竟它是一个自然垄断企业,没有那么大的竞争压力,内部的动力是不足的。
我们与用户,其实还是一个弱联系,没有像马云、马化腾那样变成强联系,很多用户并不清楚自己是南方电网的用户,也不知道自己与南方电网有何联系。
佛山供电局客服中心主任于涛说:“客户生活在社会大环境里面,他不会把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来比较,而是拿你和其他竞争性行业的服务进行比较,所以看起来感觉比以前‘刁钻’,我们必须跟得上这个时代。”
用户有这么多需求,逼着你不得不变,真正的改革,还是来自用户的诉求,这就是互联网的微言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