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1个月的试验,同样瓦数的单晶硅光伏电池比多晶硅电池的发电效率高6%以上。”近日在山东省即墨用于试验的三个不同技术路线的微型电站旁,隆盛晶硅科技的潘志明经理称。
国家鼓励光伏发电的政策出台后,2013年国内终端市场开始启动。一年超过10吉瓦(1吉瓦=1000兆瓦)的装机,也成为产业链上企业争夺的目标。
在国家的规划中,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并对光伏发电实行度电补贴,即根据实际发电量进行补贴。而改变以往直接对项目实行补贴的做法,这促使电站开发商更加关注电池的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单晶硅产品优势凸显。
千亿市场争夺路线决定收益
2013年起,国内不断出台鼓励光伏发电和并网的政策,并明晰电价补贴标准。国内市场短期内启动,2013年国内新增并网光伏发电装机达11.3吉瓦,中国成为年度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而截至2012年底,国内累计光伏装机不过700兆瓦,可见市场快速启动。能源局规划,201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目标为14吉瓦,其中地面电站6吉瓦,分布式光伏发电8吉瓦。按照目前每瓦8至10元的综合投资成本计算,将拉动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
据追踪了解,1000亿元的投资仅单纯计算结果,一般而言,还是大型地面电站更受投资者青睐。分布式电站受到屋顶产权不清晰、装机规模小、预期收益不够明确影响,建设并不顺利。
大型地面电站都是由发电企业经营,目前的补贴政策都是补给电站开发商。行业调整造成材料、电池和组建的成本下降,则由制造企业承担,制造企业在电站开发中相互竞争提供组件和电池。
制造企业一直想分享政策补贴,但就目前的政策而言,只有直接做电站,否则难以分享补贴。当然,制造企业直接涉足下游建电站,也是现在的趋势。
电站的主要投资方有两类:一是五大电力集团为首的央企。二是一些光伏制造企业主动延伸产业链到终端电站。笔者更看好央企,因为央企有更好的融资能力,更低的融资成本,更便利的上网条件。但是制造型企业可以消化自己的库存,短期来看对企业起到正面影响,长期来看由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高昂,势必难以得到理想的收益率。
在目前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下,光伏行业的竞争压力转嫁到上游材料、中游制造业领域。材料和制造相关度高,捆绑在一起争夺每年超过1000亿的市场。
技术路线之争谁能多发电
目前全球的太阳能电站市场上,主要有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类。薄膜电池产品的光电转化效率还在提高过程中,加之规模化不足,成本下降速度慢。晶硅电池占市场近90%,薄膜电池占10%左右,最大的薄膜组件供应商为美国的Firstsolar公司。
而在晶硅电池领域,又有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区别。2013年的光伏市场,电池片需求共34.7吉瓦,其中多晶硅供应了21.9吉瓦,是光伏电池的主流,单晶硅电池占比不高。未经核实的数据显示,国内光伏市场上,单晶硅目前仅百分之几的份额,其余主要为多晶硅电池。
长江证券公司分析师分析说,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市场份额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多晶硅产品门槛较低且在光伏产品稀缺时更容易扩产,导致当前单晶硅生产规模比不上多晶硅,国内早期电池企业和硅材料企业多是多晶硅路线,所以在国内市场上占得先机。
不过受中国光伏市场快速启动的影响,在中国市场占比较小的单晶硅拉低了全球市场的比例。但一位业内人士称,从全球的视野看,单晶硅电池的占比是逐渐提高的。中银国际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单晶硅电池的市场份额一直在30%到40%之间徘徊。业内普遍预计,未来几年单晶硅电站占比将迅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