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紧箍咒”致民营油企遭遇财务危机
添加时间:2014-08-12 10:46:17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对石油圈来说,2014年是又一个退潮年份,遍及成品油、燃料油等产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走软甚至萎缩,市场交易链机会明显减少,贸易商的日子每况愈下。
2014年春节以来,石油圈里也逐渐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关于 “跑路”的传言。传言有北有南,不少由虚到实,有悬而未决的,也有化险为夷的,各有各的坎坷。相对于此前震动巨大的全国范围钢贸危机,石油圈里的危机要轻得多,只是对于每个当时的企业来说都可能是一个艰难的“槛儿”。
2012年钢贸行业老板接连“跑路”,银行对钢贸行业的信任降到谷底,当时业界一度盛行 “防抢防盗防钢贸”的顺口溜。对石油圈来说,2014年是又一个退潮年份,不免裸露出一些风险。遍及成品油、燃料油等产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走软甚至萎缩,市场交易链机会明显减少,贸易商的日子每况愈下。
银行业风险控制警惕性提高,一遇风吹草动,立即对整个行业严阵以待。业内知情人士消息,以华南地区为例,不少江面上知名的企业遭遇降低授信的待遇,油商普遍遭受“一刀切”,金融支持力度大减,可谓第一道“紧箍咒”。
行业里有不少人吐槽说,银行业作为第三方的角色,过去几年资金充盈,放贷的时候慷慨豪爽,不少企业自然不会在意风控方面的硬性合同条款;但危机苗头出现时,银行全面收紧信贷支持,或者手持合同上门,让行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银行业放贷的时候,不可能对企业信用做全面专业的评估,他们控制风险的主要方式就是凭着合同及时收手”、“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啊”——这是华南不少小型生产商和贸易商的感慨。据黄埔某贸易商回忆:“财务方面的支持影响力非常大,尤其是对贸易商来讲,自有资金比例相对较低,而货值又相对较大。今年金融方面的压力非常明显,以前给买家放账期,最终卖货卖成股东的时候,都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压力。”
8月1日,成品油增值税发票数字化追溯系统启动,可谓在税收漏洞方面收紧了第二道“紧箍咒”。不过对各层面的市场参与者影响有别,由市场进行自然选择。以往以调和为主要牟利模式的贸易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另谋他计。对以往游走在贸易层面的玩家而言,国内供应链在不断简化,以往的套利、投机机会大为减少,而“背靠背”的渠道分销回报却远不如“杠杆化”金融操作带来的回报。
对民营的生产商来说,需要根据市场环境调整产品构成和运行模式。比如山东的地方炼厂,可能会减少C4类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转而提高汽油等产品的品质。之前给调油+渠道商的让利,可能一定程度上缩减。随着央企各地区公司外采的萎缩,加油站运营者采购高品质汽油或者自己参与调和,调油商环节可能更加无利可图,从而逐渐被挤出供应链。
史上最严苛的环保要求可谓之第三道“紧箍咒”。对地方炼厂等主要生产商而言,汽柴油品质升级相关的装置投资以及加工成本上升,仍然是较大的一个难题。所幸,主要的一些大型地方炼厂已经停止了之前盲目扩大一次加工能力的“逆向选择“,而专注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以解决硬件投资问题。同时,调整燃料和化工衍生品生产结构、流通渠道营销网络的合作和建立也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考验。
从目前的态势总的来看,在银行略微“高抬贵手”的情况下,石油群体不大可能会演变出更严重的危机风潮。笔者已经听说华南某小型生产商正在运行债务重组,延缓压力。“主要明确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市场,就可能避开财务危机。”某内部人士透露。但防患于未然,逐渐寻求合法合规的过程中,行业肯定会出现一轮洗牌。民营石油圈“不疯魔不成活”的大时代已经过去。市场化的进程也会伴随着“规范化”的条件,也许是冒险模式逐渐关闭,价值模式正在启动。
(作者系安迅思研究与策略中心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