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调结构的目标并未改变,短期内也未放弃经济增长底线。微刺激与改革并行,成为宏观调控新常态。
7月8日和7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建议。
王战、刘世锦、李扬、林毅夫、胡鞍钢、樊纲参加了习近平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分别就国际经济形势、推动经济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强化金融工作、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经济治理等谈了看法。
李稻葵、宋国青、赵晋平、刘胜军、柴强、刘迎秋等参加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分别围绕宏观经济、金融、外贸、体制改革、房地产、民营经济谈了看法。
按照往年规律,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已于7月16日发布,此后即将召开中央政治局年中会议,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并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
是否触及或穿破底线,是政府会否出台刺激政策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目前判断,整体经济还没有触及底线
重申经济增长合理区间
李克强在座谈会上提到了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即保持经济增速在7.5%左右,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关注就业、收入等民生内容。他也重申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没有水分、实实在在,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实际上,早在去年经济半年报发布前夕,李克强就提出了“合理区间”的含义,但经济增长率的“下限”和物价涨幅的“上限”是多少并未明确。
参加两个座谈会的学者对“合理区间”表达过一些判断。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在今后一两年完成增长阶段转换之后会进入五年或更长时间的中高速稳定增长期,也就是说中高速增长的底已经探明,比如7%左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曾在一次研讨会上指出,增长率下限不超过潜在增长率,否则通胀上限就会被突破,依据市场上普遍猜测的增长下限和通胀上限7%和3.5%来看,未来经济可能会同时达到上下限。
从保增长与就业角度,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提出经济增速可以往下调一点,定在7.5%。王战在座谈会上表示,原来对于8%的经济增长预期是基于一年需要创造1000万就业得出的,但随着服务业发展,去年7.7%的增速就实现了1300万的新增岗位就业。
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则在多个场合表示,从2008年开始,中国仍会有2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期。中国改革基金会会长樊纲近日也在华侨银行(中国)春天论坛上表示,中国之前两位数的增长并不正常,但还未走完高增长道路,今后几年GDP会保持在7.5-8%。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则在6月份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布了其对2014年GDP全年增长7.6%的预测结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 增长7.5%,略好于第一季度和市场预期。这主要得益于出口需求好转和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稳增长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部长赵晋平在座谈会上汇报了对天津、宁波、北海、昆明4个港口城市的560家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即中国目前实际出口增长形势正渐趋改善,外部有利因素有所增加,但外贸企业转型压力仍然很大。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秘书长柴强谈及房地产问题时表示,现在的房价形势不是拐点,而是正常波动,但房价总体上不会大跌,也不会崩盘。新出炉的数据验证了两位的判断。
尽管目前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集中在7.5%,但经济学人智库的研究报告维持了对今年GDP增速维持7.3%的预测,并预计2015年跌破7%达6.9%,到2018年降至5.9%。经济学人智库中国首席代表许思涛接受《中国经济报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预测结果并非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相反还是比较乐观的。如果中国还继续维持原来那种高速增长,那才真正会让人悲观。经济学人智库“风险服务”高级经济学家Robert Powell进一步解释,一个基数是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以6%的速度增长,其增幅要比一个基数是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以8%速度增长还要大。尽管在经济增速下降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风险,如庞大的地方债、经济泡沫破灭,但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