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走向“亢奋”时,“中德将统一充电桩标准”的消息引发了业内人士更多的警惕:这是否是外国汽车企业新一轮的战略“抢滩”?以统一接口标准的名义,抢占中国电动车市场?“弯道超车”为口号的国内的车企,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张小虞
“电动车充电接口标准,我们有实力自己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张小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与德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有着长期和悠久的历史,中国借鉴和吸收德国汽车技术,毋庸置疑。
“但在电动车发展领域,尤其是充电桩接口标准,没有必要让外方过多地参与。”张小虞说,“以中国目前的技术能力,自己规划和认定充电桩标准,完全可以做到。”
与张小虞持类似观点的业内人士并不算少,在他们看来,充电桩技术标准是电动车基础应用的重要入口,它就类似于互联网的门户页面,或者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搜索引擎。如果采取德国电动车的标准,无异于放弃了一个“战略阵地”。
就在上个星期,在清华大学校园内,在中国访华期间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与工信部部长苗圩一同出席中德电动车充电项目仪式。同时,戴姆勒大中华区CEO唐仕凯、宝马中华区总裁安格、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以及腾势品牌CEO廉玉波等与德国电动车话题相关的企业人士,悉数到场。
默克尔也公开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巨大,拥有庞大的电动车潜在消费群体,谁有市场,谁就有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据了解,中德两国将在电动汽车相关充电标准方面开展合作,中德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将完全统一,未来比亚迪、宝马、奔驰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将采用完全统一的充电接口。
“对于充电桩接口标准,应该更多地协调国家电网参与制定。一方面国家电网具有相当的渠道资源,甚至可以说具有垄断性;另一方面,单纯依靠汽车企业推进充电标准,很难切中要害。”张小虞说。
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已成为充换电设备最多的国家之一,累计已建成充换电站600座,充电桩2.6万个。由于散落在全国各个省份,数量还是比较少。此外,绝大多数的用户习惯在住宅里完成充电,但是以北京为例,在调查的 4000 多个小区之中,只有10%-15%的小区目前具备充电条件。
“国务院近日出台的电动车免收购置税政策,是一个极大的利好。目前还需要对车辆和产品进行认证,看哪些符合免征标准。希望这个政策能够长期而持久。”张小虞说。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工信部部长苗圩
科技部缺席活动仪式 “弯道超车”待何日
中德电动车项目仪式结束后,中方发起者的代表,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李刚处长回顾了中德电动车充电项目的诞生背景以及战略意义。目前,中德两国同样重视电动汽车发展,两国的合作也不断地拓展和延伸,在企业层面,2010年,比亚迪与戴姆勒共同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该合资企业主要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并推出了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腾势。
2013年4月,在中德合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华晨宝马汽车推出了新的汽车品牌,旗下的第一款纯电动汽车之诺1E,于今年4月率先以租赁的模式投入商业运营。在技术合作方面,据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介绍,目前清华大学已经与宝马开展电池安全性的合作,中德双方在不同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拓展。
相比之下,在推动电动车应用中始终扮演“急先锋”角色的科技部,并未在此次活动中亮相。从当初的电动公交车“十城千辆”项目,到“十城千辆”试点扩大,再到优先发展公交和小型电动车的“两头挤”战略,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的“弯道超车”一直声势浩大。
对于科技部的缺席,有不同的猜测。一种声音认为,科技部更多地从电动车整车推广和示范运营角度开展工作,而且往往以国内整车厂为主体,无论是腾势品牌,还是宝马电动车,都没有参与其中;另外一种声音认为,科技部比较“高调”地推进电动车,但到目前为止,尤其在居民消费领域,并未打开局面,“弯道超车”的壮志恐怕壮志难酬。
今年被认为是电动车进入家庭的元年,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城市,开始有消费者尝试“吃螃蟹”,据统计,中国5月生产电动汽车3770辆,同比增长98.3%。按照这一速度,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突破十万辆,并预计在2015、2016年累计实现新能源汽车5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