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源进口“多元”后的国内供给
添加时间:2014-07-03 11:52:12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中俄天然气谈判艰难收官的话题热度余温尚存,日前中海油与英国石油公司达成总价200亿美元天然气长期供应框架协议的消息再度让市场振奋,加之随后披露的中石油子公司中油燃气近17亿购加拿大油气公司、俄罗斯计划恢复通过西线(由西西伯利亚经阿尔泰至中国新疆)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和LNG谈判及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正式向国内通气等信息,表明中国为缓解燃气资源紧张所做出的气源进口“多元化”工作正在急速推进,并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实现阶段性效果。
此前,多地为治理雾霾推行实施的批量“煤改气”工程,使国内出现了巨大的清洁型替代能源缺口,这让天然气为代表的燃气资源需求迎来了井喷。考虑到国内产量增幅远不及实际需求增速的现实,为解燃眉之急,加速天然气尤其是LNG资源的进口顺利成为自上而下、政企多方人士的共识,并竞相采取行动:
2013年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全线建成,实现提前投产;2013年12月10日,中石油唐山LNG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同日中海油天津LNG项目一期工程正式为天津供气,结合之前报道,2014年中海油金湾LNG接收站、中石化青岛LNG接收站亦有望投产,届时我国沿海LNG接收站将扩充至12座左右,辐射内陆的供气能力将显著提升。
政策面,2013年12月初,财政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发布《关于调整进口天然气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上调进口天然气售价标准、下调增增值税返还比例,新增中缅天然气管道项目、浙江宁波LNG项目和珠海金湾LNG项目获得增值税返还资质,以缓解中石油、中海油等天然气进口企业进口资源价格倒挂情况,提升企业进口气源积极性。
“多方作用”之下,2013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530亿立方米,同比增25%,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30%,达31.6%。同时,由于日韩及印度为代表的南亚诸国LNG需求同样释放迅猛,LNG亚洲溢价问题依旧凸出,作为天然气及LNG进口绝对主力的中海油及中石油亏损严重。尤其是“负责”进口管道天然气业务的中石油2013年进口中亚天然气亏损282亿元,LNG进口业务也亏损202亿元。
而中海油2013年LNG进口总量占到了全国七成,由于与协约国签订的进口价格不一,具体赢亏数字鲜有披露。简单按照2013年LNG进口均价为480美元/吨计算,对比国内销售价格中海油在LNG销售方面的运营比中石油将乐观许多。
与“如火如荼”的进口形势相对,国内天然气生产整体保持温和增长态势。据年初国土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1209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产量1177亿立方米,同比2012年增长9.8%,同比增速较此2011年略有提升;煤层气产量为29.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7%,同比增速较2011年还有小幅回落;而一度引得国人瞩目的页岩气2013年产量仅为2亿立方米,较相关产业规划的进度明显滞后。
为提升资源的自给能力、抑制逐年走高的对外依存度,同时加速推进国内油气领域市场化改革进程,业界尤其是具备实力的民营资本针对放开油气资源进口和上游开采领域管制的呼声越发刺耳。不过,目前看监管层对于上述政策的调整十分慎重,尚无明确的时间表。
不过,为提高三桶油为主导的油气行业生产效率,继推动“管网市场化”之后,监管层对于三大油企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油气资源“占而不勘、占而不采”的现象已开始出手整治:2014年2月,国土部借鉴页岩气招标的模式,完成了对银额、南黄海、塔里木3个盆地共14个区块的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重新由三桶半油进行竞标、再分配,以实现刺激企业提高资源开发效率的目的。
同时,随着管网建设的提速推进及煤炭价格的不断走低,煤层气、煤制油气行业的发展也有所提速,加之页岩气示范项目中已有生产趋于稳定的案例,预计未来非行规天然气产量将有相对明显的提升。
整体看,经过多年布局我国油气资源进口的多元化已初见雏形,但考虑国际政经环境的日趋复杂、多变,努力提高油气资源自给能力、平抑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态势,仍是国内能源企业需要努力提升的方向。同时,为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政策面的引导、支持必不可少,放开油气进口管制、引入更多资本介入上游油气资源开发,将是提升我国油气资源自给的必经之路。
(作者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