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解析及对策探讨
添加时间:2014-07-03 10:03:10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形势的不断变化,农村环境污染现象已越来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逐步趋于恶化,已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稳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新一轮的社会问题。笔者现结合巴中发展实际,就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进行简单解析。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几点表现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形式多元化,面积不断扩大,后果具有不可逆转性。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扩大。据相关资料显示,农药只有10%-20%的附着率,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使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每公顷225公斤安全上限,且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其流失加剧了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影响土壤自净能力。同时近年来,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年有45万吨地膜残留于土壤中,由于农膜很难降解,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造成粮食减产。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大量应用,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敲响了生态灾难的警钟。
四川巴中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农业面源污染现象也较为严峻。据相关统计,2012年农药施用量比2000年增长率达20.5%,化肥施用量增长率达19%,农用薄膜使用量增长率达55%,回收率不足30%。由于受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影响,农民焚烧秸秆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同时,农村废旧电池、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随意丢弃,汞、镉、铅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现象严重,且这种污染修复周期长,危害大,具有不可逆转性。
二是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越来越多。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极度膨胀,不仅带来了住房、交通、学校等公共资源的拥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由于治污设施不配套,这些垃圾被运到了邻近的农村就地堆积或填埋,污水则被直接排放到了河内。以巴中为例, 183个乡村场镇, 30.1万场镇人口,日产生生活垃圾300多吨,这些生活垃圾70%以上没有经过处理,就近转移至农村填埋;有近220万农村人口,产生垃圾2000余吨,这些垃圾未作任何处理倾倒,对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
三是规模化养殖污染越来越重。由于以农户为单元的养殖越来越少,和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的经济刺激政策,农村集约化畜禽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绝大多数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畜禽粪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入农业环境,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致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巴中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近600个,建设有规范畜禽养殖粪便处理设施的不到20%,大部分畜禽养殖粪便均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就直接外排或者作为农家肥还田,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而且造成河流水域污染。
四是农村河流保护软弱乏力。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大多未经任何处理, 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沟渠和地面, 最终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根据2001~2011年地表水监测分析看,巴中市总体水质趋好,但仍有粪大肠菌群、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因子。183个乡镇, 30.1万场镇人口,每年排放生活废水3000万吨,仅10余场镇建有生活废水处理站,其余场镇产生的生活废水仅作简单处理就进行了排放,集镇污染严重威胁着河流水环境安全。
五是工业污染有增无减。目前, 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仍呈增加趋势。巴中工业企业年排放生产废水近300万吨,通过近年来的限期治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8%。但是由于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治污设施运行成本高,监管不力,运行难以正常,难以稳定达标排放。
六是地质灾害影响环境现象加重。巴中市地处秦巴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复杂,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河流(属典型山溪性河流)历来受区域性暴雨影响十分明显,每年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水利、公共设施、农作物及人民财产等灾害性直接经济损失较重,治理成本高,难度大。
七是各类工程建设行为污染加剧。近年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面宽量大,修房建城、铁路公路高速、机场水库等等。这些工程不仅大量占用土地,而且在建设过程中,挖掘山体、凿山打洞、侵占河道、乱挖乱采等破坏现象严重。如由于河道过度采掘沙石,使河流自净能力下降。同时,农村大量修建砖混结构新楼房,大量水泥路,均在使用一定年限后,报废成为建筑垃圾,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
八是森林植被保护不力。由于历史上长期大面积过度砍伐和现阶段保护不力,林木偷采现象严重,致使森林结构单一,蓄养水源能力差。巴中尽管森林覆盖率达到63%,但由于结构不优,地表水分蒸发流失快,在总降水量没有多大变化的情况下,河流流量正不断减少,而汛枯期差值不断加大,水涝和干旱现象不断加剧,自然条件越来越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