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神器”面临的推广困境:资金问题
添加时间:2014-06-17 14:48:10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政策东风频吹,节能减排压力山大,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型释放广阔市场空间……所有这些利好因素叠加,节能环保行业并未迎来爆发式增长。
一件“节能神器”面临的推广困境,正照应了环保产业的尴尬。
“以一台110千瓦发动机一天工作20小时计算,高效节能电机每天节约120度电,一年下来为企业省下4万多元,不到半年就能收回新电机成本。”山东开元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宁超表示,相比YE2系列电机,YE3系列超高效节能电机的效率可达91.5%,比现有电机的平均效率87%提高4.5%,其他性能和噪音、振动等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可作为风机、水泵、空调、机床、运输等多个行业的理想配套动力产品。作为国家十大节能工程之一,电机系统节能2008年就已入围。根据岳宁超的测算,如果将全国70个生产高效节能电机企业的产品全部进入市场,高效利用,一年可以节约一个半三峡的年发电总量。
数据让人震撼,可推广却没那么容易。本来用户使用高效电机可享受国家的节能补贴,但由于补贴往往时间滞后,为加快完成推广任务,企业不得不提前垫付。开元电机垫付资金已超过3000万元,可国家下拨资金仅为1000余万元。
节能产品能否走向应用,更关键的还要看用能方的需求和认识水平。以高效节能电机为例,目前山东省内市场占有率仅2%。由于电机大都作为配套设备销往制造企业,为控制生产成本,在没有严格节能指标的约束下,配套厂难以接受价格更高的高效节能电机。
笔者在省内多地采访时发现,对节能环保产业来说,技术问题相对好解决,比技术更重要的是节能环保产业的商业模式和资金问题,本质上还是资金的问题。
以国外发达国家通用的合同能源管理为例,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引入中国,但一直未成大气候,究其原因还是资金瓶颈。由于项目开发周期长、短期获利能力差、负债率高,节能服务方往往要先垫资维持项目运转,其间还要面对用能方经营情况是否稳健、是否按合同分享节能效益等风险。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技与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目前节能服务公司以自有资金为主,占全部投资的65.2%;其次是银行信贷,占全部投资的28.1%。往往项目刚步入正轨,垫资就紧随而至。很多时候对方要求全部工程完工后才付钱,资金链一紧张,银行对放贷也失去了兴趣,最后是节能公司自己硬扛。
当然,解决资金瓶颈还是要先解决金融体系改革的长期欠账。金融业对于传统产业的支持过去往往通过“大贷款、大项目”来实现。节能环保产业需要的贷款方式更灵活、周期更长,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范围。同时作为主管部门的政府,如何拿捏政策扶持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火候,则更考验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