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排污权交易期待更多市场机制

添加时间:2014-06-16 08:56:45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脖子上围着红布、象征交易红红火火的铜质公牛,在苏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的门厅里显得格外耀眼。

  然而,开业一年有半,业界所期待的这一美好图景并未实现。截至目前,交易中心仅成功完成两场买卖,更多时是冷清的场面。

  穿过门厅径直往里走,环形的咨询台内空无一人。右边紧邻的竞价大厅,电子显示屏一片漆黑,没有买卖双方的求购与转让信息。顾盼四周,办公区里不到十人,大部分业务员忙于外出,以期拉动企业参加排污权交易的积极性。

  江苏省是国家批复的排污权交易试点省份之一。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市场化运作的排污权交易试点单位,交易中心的尴尬恰好折射出排污权交易在探索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扰:一级市场推进缓慢,二级市场活跃性不足。

  二级市场的尴尬

  交易中心坐落于苏州工业园的中新生态科技城,2012年底对外开业,这标志着江苏省正式开启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

  所谓排污权交易,是指根据环境质量,在限定时期、特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排污单位与环保部门或排污单位之间进行排污指标购买或出售,从而使得社会总排污成本更加优化,进而实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它充分体现“资源有价”的理念,包括两个层面:在一级市场,政府向企业公平分配初始的排污配额;在二级市场,排污企业之间买卖排污配额。

  “之所以把交易中心放在苏州,而不是南京等地,是因为这里的企业比较集中。”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宗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交易和企业直接挂钩,并为全省企业服务。

  “但目前的交易量还不是很活跃,有许多后续工作需要做。”他同时表示。

  的确,直到去年10月,中心才完成了第一单排污权交易,这还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场交易中,共有6家企业参与电子竞拍,8家企业进行协议转让,这些企业均为电厂,总交易额约为5700万元。随后,今年2月底,太仓某发电厂分别以每吨4928元的价格共出售二氧化硫2443吨,氮氧化物756吨,总交易额超过1576万元。

  更不可忽视的是,在去年10月的电子竞拍中,3家买方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总需求分别为5200吨、6000吨,而3家卖方企业仅能提供200吨二氧化硫和1000吨氮氧化物,而剩余的需求量则由江苏省环保厅在排污权初始分配时,从政府预留指标中拿出5000吨二氧化硫和5000吨氮氧化物。

  宗巍透露,排污权指标常常面临供不应求的情况,一些企业虽然有多的排污指标、却不愿意拿出来交易,此时如果环保部门不拿出预留指标,交易便无法进行。

  正是缘于二级市场欠缺重要的卖方,导致交易不够活跃。

  “目前来讲,二级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新老企业的替代上。”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炳解释道,就是老的企业或者旧的生产线关闭了,产生多的配额卖给新的企业或者新建项目。

  作为排污权交易的最早设计者之一,他不无感叹地告诉本刊记者,一个企业纯粹通过自身有结余再卖给其他企业的案例很少,全国其他试点地区也大多是这类情形。此外,企业就算有多的配额也不愿意卖,是因为这个配额很容易被削减。比如,通过5年计划或者其他行政措施调整配额量,如果企业把配额卖出去,那么未来发展再需要时就很难找到卖方,存在风险。所以,短期内配额如有结余,企业更愿意留着。   
        “自上而下”的模式

  如果抛开二级市场眼下的尴尬,从试点以来,江苏省在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取得的成绩还算不错。

  官方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江苏省试点企业共缴纳COD(化学需氧量)有偿使用费1.82亿元,40家30万千瓦以上电力企业缴纳二氧化硫排污费1.13亿元。2011-2012年,排污企业共缴纳氨氮、总磷的有偿使用费分别为391万元、149万元,而2013年排污费征收则达21亿元。

  本刊记者统计江苏省环保厅发布的公报发现,2011年和2012年两年间,江苏省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减少8.3万吨、0.8万吨、9.4万吨和12万吨。江苏省环保厅对外称,2013年这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保持下降,达到了预期目标的要求。

  不可置疑的是,这一切离不开江苏省环保厅在探索排污权交易方面的努力,并为之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事实上,早在被批准为国家级试点单位前,江苏省就已开始探索排污权交易。2001年9月,在美国环保协会专家指导下,经南通市环保局促进,南通某发电厂与某醋酸纤维公司进行国内首例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两年后,经江苏省环保厅搭线,太仓与南京的两家发电厂达成全国首例二氧化硫跨行政区域的交易。

  2007年5月底,太湖爆发震惊国内外的蓝藻事件。2008年8月,江苏省太湖流域被作为国家级试点单位,开始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五市的266家重点排污企业由此告别“免费午餐”时代,以每吨2600元有偿获得COD的排放权。

  此后,根据江苏省环保厅制定的相关规则要求,凡COD排放量达10万吨以上的新老工业企业,以及接纳污水中工业废水量大于80%的污水处理厂,都必须列入排污权交易试点,并一次性申购两年排污权使用指标。

  6年过去,江苏省太湖流域的湖体水质正呈逐步改善迹象,总体处于IV类,15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中,6条水质符合III类。

  2011年,江苏省将排污权有偿使用污染物范围扩大到氨氮、总磷等。去年7月,又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大气污染物方面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并将二氧化硫有偿使用和交易从电力行业扩大到钢铁、水泥、石化、玻璃行业。

  这些试点工作在各地全面铺开,由省环保厅负责管理,由此确定了江苏省“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型的推行模式。

  “关于排污权交易的相关规则都是江苏省环保厅来做。”江苏省苏州市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说,包括交易政策的内容、范围以及形式。这样就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下面执行比较容易,容量也随之增加。

  针对二级市场不活跃的现状,江苏省环保厅总量处处长杨新芝表示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尽快拿出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的改革方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江苏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涉及污染物种类和行业有望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区也将从苏南扩大到苏中、苏北。

  同时,交易中心的范围将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扩大到COD交易,而交易企业对象不单单停留在电厂,印染厂、建筑工程等也将纳入其中。交易中心总经理蒋伟也公开表示,中心正谋划改革思路,除排污权抵押贷款外,还准备搞排污权租赁,并借鉴土地流转,研发排污权流转信托产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