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风电“向海而生”
添加时间:2014-06-09 10:39:59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辽阔的沿海滩涂上,一大片白色风机高高矗立,海风吹拂下,硕大的三角风叶在耀眼的阳光下均匀有力地旋转着,就像绵延数十公里的“风车之林”。这片被誉为“海上三峡”的亚洲最大风电场,位于江苏南通下辖的如东县境内,目前全县风电总装机达95万千瓦时,累计并网发电总量超过73亿千瓦时,风力发电走在全国前列。
短短几年,海风给如东吹来了诸多利好:第一个国家风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风电场;全球首个海上潮间带风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一个以风电为主体,以垃圾、生物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发电为支撑的绿色能源格局,迅速形成,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年销售额将突破200亿元。与此同时,南通长达216公里的海岸线,也正被逐步“唤醒”,已建成3座港口、8个工业园区,形成船舶海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临港产业、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特色鲜明的产业板块。
海洋终于给了南通无限遐想的发展空间。长期以来,曾经因为有江无桥、有海无港,位于长江入海口、黄海之滨的南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但无法发挥,还成了城市对外交流的巨大障碍,严重制约着南通的发展,南通甚至一度被人称为“难通”。
受益于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两大战略的实施,2008年7月,连接南通和苏州的苏通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有江无桥成为历史;同年10月,南通洋口港初步通航,有海无港也成为过去……关键交通节点的打通迅速改变了南通的发展格局,也彻底点燃了南通人的江海梦想。
南通市长张国华说,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海洋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新课题,都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迫切需要新的平台来破解,因此,南通市逐步形成了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推进陆海统筹发展方面,打造国家级改革创新平台的设想。
于是,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南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改革的重大平台,各种政策、资源、机遇“群贤毕至”。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江苏省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南通的通州湾等713平方公里的保留区和农渔区被调整为工业城镇建设区、港口航运区和旅游度假区,为南通沿海开发拓展了巨大空间。2013年1月,南通率先出台《南通市海上构(建)筑物抵押管理暂行办法》,盘活海上沉睡多年的上千亿资产,目前已有10多家银行在南通开办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为陆海统筹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撑。2013年1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今年2月底,南通市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并全面运转。
企业同样闻风而动。中远南通船务公司原本布局在南通市区的长江边,因为局促的空间限制了企业大规模向海工产品制造转型,5年前就将目光投向了南通沿海,并在江海交汇处的启东建设海工基地。从江边到海边,这不是简单的地理变迁,更为企业赢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该公司已将全国近50%的大型海工装备订单“收入囊中”,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目前,南通继续优化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有序推动沿江船舶、海工等产业向沿海地区拓展,推动大用地量、大运输量的产业向沿海转移,形成沿江产业转型与沿海产业集聚互动并进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南通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