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源丰富大自然无私馈赠黑龙江
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煤炭经济和火力发电带来的污染问题和环境破坏备受诟病。幸运的是,在这轮不得不进行的调整中,我省丰富的风能资源,成就了发展清洁能源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
记者从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我省是国家大型能源基地,是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也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风资源评价指标最好的省份之一。我省风能资源总储量为6.3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0亿千瓦,潜在装机容量7326万千瓦——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李罡告诉记者,“黑龙江省有发电厂以来,到目前的总电力装机容量为2400多万千瓦,可想而知,7000多万千瓦装机容量发出的电量有多大!”
纵观全国,我省的风电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据介绍,我省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五个省区之一,是东北地区风资源评价指标最好的省份,我国《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了的9个大型风电基地,其中有3个在东北地区,即蒙东、吉林和黑龙江。
伴随全社会对清洁能源的期盼与支持,自2008年以来,我省风电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至2013年末,全省共运行风电场59座,风电装机容量达392万千瓦,相比2008年增长5.4倍;风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由1.51%增长至16.4%;风电发电量由3.59亿千瓦时增长至69.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由0.51%增长至8.2%。风电快速发展为我省节能减排作出巨大贡献——2013年全省因风电使用节约标煤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万吨。
作为国家大型能源基地,我省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风资源评价指标最好的省份之一,可开发风能折合成电力装机容量高达7000多万千瓦,然而,受种种因素制约,2013年底我省的风电装机容量只有392万千瓦,大量风能资源被无奈闲置,甚至现有风电场也无法实现满负荷“生产”,出现“窝风弃电”现象——
风电是风能发电或者风力发电的简称。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重要形式,它需要相应的风电技术装备来进行能量的转化和利用,因此,风电技术装备是风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风电属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当今时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各国纷纷采取激励措施推动本国风电技术装备行业发展,从而促进风电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形势喜人。1986年,我国山东荣成建成了第一个风电场,安装了3台55千瓦风电机组。自此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建设了一批风电场。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持续高增长。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建成158个风电场,累计装机容量为6030兆瓦,超额完成了原定5000兆瓦装机容量的计划目标。200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500兆瓦,提前两年实现了2010年风电装机10000兆瓦的目标,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一年新增6500兆瓦的装机容量,成为世界上风电装机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我省第一家风电场是建于2003年的木兰风电场,共安装20台600千瓦的风电机组,总容量是12000千瓦。自2008年以来,我省风电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至2013年末,黑龙江省共运行风电场59座,装机容量392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总装机容量的16.4%。风电发电量6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9%,风电发电量达全口径发电量的8.2%;风电运行小时数1930小时,同比增加150小时。
“瓶颈”制约风电发展陷入“卡脖儿”境地
尽管风电在我省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不能不说的是,这样的发展还远远不够。目前我省风电的用电量和增长速度不仅不突出,甚至还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是什么阻滞了风能资源大省的风电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我省风电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和问题有二:一是电力消纳不足,市场需求制约发展。电力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发电和消纳(即消费)同步进行,因为无法储存,生产出来多少电,必须同步被使用掉。而对我省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全社会用电量比较低,且电力需求增长缓慢。这直接制约着以风电为代表的新兴清洁能源发展。据统计,2013年我省全社会用电量为845亿千瓦时,还赶不上青岛一个市的全社会用电量;与经济发达地区比,差距就更大了。以上海市为例,在其用电高峰即夏季,该市日空调用电量就相当于我省全社会的日用电量!
与此同时,风电低谷反调峰特性更加重了我省电网调峰困难,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第二个大问题——
从能源供应格局看,东北地区一次能源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很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蒙东和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陆地风能主要分布在蒙东、吉林西部和黑龙江大部,而能源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哈大铁路沿线,最大的负荷中心是辽宁省。因此,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的能源流和电力流都是“北电南送”。随着辽宁省核电、风电项目的陆续投产,“北电南送”空间逐年降低,以黑龙江省为例,南送电量从每年70亿千瓦时骤降至12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