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浅谈:重振光伏产业复兴的“三驾马车”

添加时间:2014-05-21 11:39:59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回顾中国光伏产业这十年的发展,如“过山车”般惊险刺激。
         过去两三年,光伏业的厮杀之惨烈,不言而喻。大量公司为了赚快钱,赌上了身家性命,但依旧厄运难逃。时至今日,血雨腥风刚过,慢慢恢复元气的光伏企业正伺机东山再起。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办的“全球光伏领袖对话”上了解到,众多光伏大佬一致认为,分布式发电项目、海外市场以及技术研发将成为拉动光伏产业复兴的“三驾马车”。
寄望分布式光伏
         2012年,不少重量级光伏企业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像无锡尚德于2013年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了破产重整。201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中日美等国的光伏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市场有所好转。于美国上市的几家企业中,阿特斯、晶科能源等都实现了3160万美元和3110万美元的利润;但不容忽视的是,截至2013年底,除了少数几家企业外,大部分公司的利润还是负数。中电光伏、大全新能源、天合光能等则亏损5060万美元~7790万美元不等。
        从201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状况看,各光伏公司的表现仍不理想。生产基地位于中国的韩华新能源,光伏组件的出货量达到了324兆瓦,同比增长11.9%,但其第一季度仍亏损了2146万美元;阿特斯公司该季度的毛利率为14.7%,不如上季度的19.5%;其收入为4.663亿美元,环比也有下滑,出货量也由去年第四季度的621兆瓦下跌到了500兆瓦。
        研究机构IHS的光伏研究部总监Ash Sharma则说,他仍然看好2014年全年的全球光伏产业趋势,“整体形势还是在好转的,而且光伏组件的需求量也会上升,中国和日本、美国仍是三大核心市场。”他还表示,在屋顶安装光伏电站的“分布式发电业务”是他看好的方向之一。
         振发新能源一位高管表示,目前分布式发电业务上,他们尝试的是农村分布式项目。“国内的土地是有限的,这意味着地面电站的建设未来会遇到瓶颈;但是分布式项目通常是放在屋顶上,该类业务有更好的前景。”他说,在从事分布式业务方面需要做两手准备:对可控成本和非可控成本的把握。在可控成本上,光伏组件的现有行情、价格是一样的,企业就需要降低成本。怎么降低?依靠的就是规模效应。
       而在非可控成本上,也要有一些方法。比如,企业将产业和金融相互结合;再如,企业做系统集成的话,也要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综合运营维护能力。这些方式才可能在分布式业务上取得更多的进展。
       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CEO蔡志芳则建议:分布式电站的建设,除了要进军屋顶项目之外,也要去做无人区的电站。同时,分布式项目也可以把资源整合起来,做分布式的成片区域开发,这样或许有较好的收益。
     “成片区域的开发,不仅指一些开发区的屋顶,还有一些别的玩法。比如,有些大型物流仓储基地拥有大面积的屋顶,但它们的用电量较少。我们可以将周边用电量较高的中小企业及机构集合起来,把仓储基地的电力送过去,并且在整个分布式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做全盘考虑。这样做既不浪费屋顶资源,又能顾及到周边企业的用电需求。”一位企业高管这样建议到。 
      当然,目前分布式的发电也遇到了挑战。Ash Sharma就说道,分布式项目的启动似乎并没有预计的快,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分布式的系统装机量估计在200兆瓦以内,但国家能源局给出的目标则是8G瓦。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200兆瓦这一数字或许有些保守,但分布式项目的发展确实没有想象中迅猛。因此,有可能国家会考虑微调分布式项目的相关政策。
就在4月17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部分企业认为分布式项目0.42元/千瓦时的补贴偏低,希望增加,这是不可能的。”他说,未来分布式领域应多开发全部自发自用和自建自用的项目,并希望银行对这部分项目给予优惠的贷款政策。而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也预测,估计补贴的调整可能性不大,有可能会在总装机量上有所改变。
       海外市场和技术研发
        除了分布式业务会有较好的前景之外,专家及企业界人士也认为,海外市场也大有可为。
无锡尚德CEO罗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就说,目前无锡尚德除了做光伏电池及组件业务之外,已在组建相应的海外团队并从事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与运营,“我们会借助以往尚德在海外的人员及市场,开拓自己的项目。”罗鑫告诉记者。
        在顺风光电30亿元拿下无锡尚德的资产时,日本尚德就已被纳入了收购范畴之内。罗鑫说,现在无锡尚德与顺风光电已是一家公司,目前双方在整合资源,并于日本成立了一家名为Suntech Energy Development的公司,用于电站项目开发。
     “日本方面大概有100人,占我们海外电站项目团队的三分之二左右。其次,我们在英国区域开发电站项目。”罗鑫透露,估计该公司会在今年做600~800兆瓦的电站项目。
        事实上,目前除了英国外,欧洲其他区域特别是西欧市场,已逐渐淡出视线。以阿特斯为例,2014年第一季度,全部出货量中,只有6%来自于欧洲区域的贡献,亚洲及美国的发货量分别占50.4%、43.6%;而2013年第一季度时,欧洲市场还有24.7%的份额,美国仅为17.9%。不过,由于美国“双反”的影响,未来对于阿特斯这样的大公司而言,如何寻找新的处女地来代替美国,也是新的挑战。
无论是国内的分布式项目,还是海外市场的拓展,都不能缺少“技术研发”的底牌。
      “太阳能之父”——光伏专家马丁˙格林教授昨日也说:“在过去市场非常艰难的情况下,美国的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在薄膜电池的研发上仍然是一掷千金,其在制造相关光伏设备上同样出手阔绰。此外,有的企业也在研究太空、半导体所使用的太阳能技术。我相信,今后电池及硅片等产品的效率,还可能会大大提升。如果说,目前全球的电池转换效率普遍不到20%的话,那么十年内有望达到30%的电池转换效率。”
         马丁˙格林还指出,即便有些产品不一定是高性价比,但也显示了今后的光伏技术发展方向,“如果一个公司特别成功,对其他公司来说也是有压力的。”他说。
只要有好的技术,市场需求依然是十分旺盛的。
        晶澳太阳能首席技术官刘勇也说:“最近两年,我们在提高组件产能的同时,也在电池研发方面着实下了功夫。目前,晶澳太阳能的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在20.5%左右,多晶硅的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在18.3%左右,后者被客户订购一空。因此,我们还会对这部分产能增加扩产。”
        刘勇也称,晶澳不希望将市场占有率放在首位,而是关注客户的需求再扩产,“只有把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那部分领域上,提高技术含量,才可能降低发电成本,并且实现平价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