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能源版图重构契机 西部清洁能源大商机在前

添加时间:2014-05-19 13:26:54 来源:经济观察报

       经济下行的压力正在加大,然而,低谷也意味着机会。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这次会议上所传递出的一系列信号显示,除能源体制改革的议题外,决策层正准备上马一系列包括核电、特高压在内的重大能源项目,籍以完成对中国总体能源版图的重构。

  这之前,在雾霾等环境污染的倒逼下,严控、关停京津冀等东部地区煤电项目的呼声渐起。这一次,决策层对特高压等非常规输电通道的重视,预示着中国广袤的西部地区将迎来建设中国新能源中心的契机。

  这同时也是对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的一次重构。为了进行产业升级,包括陕西、新疆在内的诸多西部资源省份曾付出诸多努力推动资源就地转化,但这些行动很难得到央企和大量以初级采掘为主要手段的民营矿企们的支持,现在,他们将迎来新的变化。

  新信号

  4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研究讨论了能源发展中的相关战略问题和重大项目。

  “能源委员会自上届政府成立以来,只在成立时开过一次会,五年来这是第一次开会,也是克强同志任总理并担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以来第一次召开能源委员会会议,因此意义重大。”一位与会人士说。

  在当天的会议上,李克强说,当前要开工一批重大项目。这既是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

  此前,东部地区的煤电项目已因雾霾等环保问题而广受争议,严控甚至关停的呼声渐起,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年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国家将严格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电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厂,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有鉴于此,当天的会议重新定义了东部能源项目“增量”,李克强说,“要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有序开工合理的水电项目,加强风能、太阳能发电基地和配套电力送出工程建设。”

  然而更为外界所看重的是,会议明确称,将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前述与会人士说,“应有类似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这样有全局性作用的战略项目,建设西北风、光可再生能源大基地,用特高压送往东部负荷中心,将成为世界级的新能源项目”。

  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能源仍是主流,决策层对特高压等西电东送输电大通道的重视,显示着西部传统资源省份,将在这次中国能源版图的重构中,迎来建设能源中心的契机。

  在特高压输电领域,有媒体报道,淮南—南京—上海北环交流特高压项目在16日已在国家发改委过会,获核准开工的“大路条”。此外,锡盟-南京、雅安-武汉这两条交流特高压项目,以及准东-皖南、宁东-浙江、酒泉-湖南三条直流特高压项目已获“小路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特高压,最大的特点是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特高压电网是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一回路特高压直流电网可以送600万千瓦电量,相当于现有500千伏直流电网的5—6倍,而送电距离也是后者的2—3倍。

  特高压因“以电代煤”,被认为是“治霾新思路”,在这之前,围绕交流特高压的争议已持续经年,力推交流特高压的国家电网认为该项目优势明显,可以解决新能源消纳、区域电力资源平衡和治理雾霾等问题;反对者则认为±500千伏超高压和直流特高压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交流特高压经济性差且存安全隐患,不宜开工建设。

  分析人士说,国家层面主动提出建设特高压电网,这意味着2014年我国特高压电网审批将进入快车道。 
       新格局

  能源战略的调整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显然不局限于能源产业本身——它同时也是对区域经济的一次重构。

  今年2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曾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提出的首要措施即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这一次“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今年要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降耗增效”的定调,显然不仅仅是对特高压的一次尝试,决策层对这项技术基于厚望,也暗含了对调整东西部地区能源版图的决心。

  这意味着包括陕西、新疆、宁夏、内蒙在内的西部资源省份,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这之前,陕西和内蒙已经成为中国的煤炭主要产地,每年从头到尾,数以亿吨计的原煤和成品油等能源产品,通过公路、铁路穿过陕北的黄土高原,运往华中、华北和华东地区——以至于包茂高速的陕北段成为了陕西近几年最重要的“经济走廊”,也成为地方主政官员判断经济形势的最直接指标。

  在2012年,陕西省的全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任陕西省省长的赵正永在谈到当前形势和危机时说,“今年1月份开始,我省高速公路上的车明显减少,榆林的运煤车也不像以前那么堵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拥堵的通过公路运输的能源走廊,其实正是对中国过去能源格局的一种讽刺,“正是因为资源的就地转化率不足,因为缺少全局性的高效率输电大通道,才出现了用消耗汽油、柴油的汽车运输原煤——消耗高级能源运输低级能源的尴尬”,陕西当地的学者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