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不是“水中白象”
添加时间:2014-05-07 10:54:04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具备大规模发展海上风资源条件,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形势下,风能尤其是海上风电作为典型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与陆地风电场开发相比,海上风电具有不占用土地、风力资源更稳定、风速更高的优点,效能明显优于陆上风电场。此外,海上风电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海上风电易于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必将成为未来全球风电开发的主战场。而我国沿海地区接近用电负荷中心,风电接网条件好,易于消纳,发展海上风电的理由更加充分。
但是,目前我国海上风资源的开发一直踌躇不前,被冠上了“水中白象”的别称(英语中用“白象”来形容昂贵而无用的东西)。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海上风电比重小。相比陆上风电,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历程短、装机容量小,在整个风电市场中占比很小,仅为0.4%左右;二是项目进展缓慢。2010年10月,我国第一批海上特许权项目招标结果出炉,第二轮特许权项目招标也蓄势待发。但截至目前,首期海上风电中标的4个项目均未开工建设;三是参与人不少,授权不少。海上风电项目招标让不少企业摩拳擦掌,但中标的企业大多抱着“圈地”的想法。
笔者认为,针对目前海上风电现状探根求源,我国海上风电需要解决投资、技术和电价的经济技术方面瓶颈问题。幸运的是,这些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棘手,但并非无解。
第一,如何充分发挥海风效率和风机发电效率的问题,也就是如何选择海上风场和风机的问题。风场场址所处的气候条件将直接决定风机可利用率和发电效率。参照中国海域的气象水文资料,海上风场的选址不是问题。根据中海油掌握的中国海域气象水文资料,经过多年对海况资料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北纬32°线以北的区域不受台风侵袭,且风资源丰富,特别是渤海湾、江苏和浙江沿海海域。在这些海域不仅要开发沿海地区的潮间带、潮下带滩涂的风资源,更应该开发近海、深海区域的风资源,这些区域风速高,静风期少,风电机组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高,具备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良好资源条件。
第二,如何解决风机在大海里站稳“脚跟”的问题。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由三个部分组成:塔头、塔架、基础,其中基础被认为是推高海上风电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选择经济合理适用的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是海上风电场开发的关键,那些在海上施工和海上安装等领域具备优势的企业将抢得先机。
第三,如何解决单台风机规模与脚身匹配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规模和投资的经济技术范畴,合适的规模匹配适合的投资,追求最小的成本是终极目标。至于海上单台风机规模与脚身相匹配的问题,目前来讲也已不是问题。经笔者计算,海上风机规模在5兆瓦以上才能与基础相匹配,而国内5兆瓦、6兆瓦和国外6兆瓦、8兆瓦风机已成型,可以投入使用,单机成本和价格也基本固定。
最后,解决发电成本与上网电价的匹配问题。发电成本取决于投资和规模,上网电价不但取决于发电成本在而且还取决于国家政策。在国家海上风电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海上风电必须聚焦于技术和成本。
综上,笔者认为,大型能源央企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海上风电业务,一旦规模化海上风场的建成,对国家进行海上风电评估及上网电价的补贴等政策将具有指导性意义。届时,将会开启中国海上风电开发的黄金时期,使开发海上风电资源不再是“水中白象”。
(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冷能利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