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2014年4月8日,中盛新能源总裁兼CEO佘海峰在雨中走过时代广场,心中泛起无限涟漪,默念了一句:再回来时别做旁观者!
此时,中盛新能源正在为上市做准备。多年前,中盛光电也曾赴美拟上市过一次。
2005-2007年,太阳能光伏界出现了第一波赴美上市热潮,尚德、赛维、晶澳、阿特斯、天合、英利等如今产能排名前列的光伏公司都是其中参与者,当年在美国资本市场启动IPO的这些公司都各自获得了上亿美金的支持,至此,开始了扩张的步伐。
“当时我们也计划在美国上市,在2007、2008年期间完成了几轮私募,但是在关键的时刻遇到了金融危机。”回忆当年,佘海峰思绪有些复杂,但更多流露的是要完成最初梦想的坚定。
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明年在美国上市,现在我们正在做上市前的第二轮私募,之后开始启动IPO,预计上市时间为2015年第一季度。”
与第一次赴美上市不同的是,这次上市的资产,不是传统的制造业务,而是中盛以光伏电站为核心的下游业务即“中盛新能源”。
中盛新能源是2013年从中盛光电集团剥离出来的新公司,专注于光伏电站业务。拆分后,以制造业务为核心的中盛光电集团跟中盛新能源是完全独立的两家企业,由不同的管理层和股东组成。
佘海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盛新能源现在专注于向全球客户提供智能化能源解决方案,除了向客户提供光伏电站EPC服务外,还提供包括光伏电站开发、光伏电站投融资和运营维护等增值服务。中盛未来的方向是成为全球领先的一站式光伏电站解决方案提供商,实现全部营收来源于电站相关业务。这次转型难度大,对我们的电站开发、投融资能力提出很高要求。而成为上市公司的话,会有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这也是我们准备做IPO的原因。”
纳斯达克流行一句俚语:Anycompanycanbelisted,buttimewilltell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意思是只要申请的公司秉持诚信原则,挂牌上市是迟早的事,但时间和诚信将会决定一切。
中盛新能源能否挂牌上市,取决于企业本身实力。
轻资产上市
2013年-2014年,光伏业界迎来第二波拟上市高潮,上市主体都统一放在了光伏电站终端业务,除了中盛新能源,类似的还有天华阳光,以及欲将光伏电站资产打包分离上市的保利协鑫、晶科能源。
大家都看好电站端的盈利潜力,加上明确的补贴、发电量,这些符合了证券化的必要条件,资本市场青睐这种收益明确、风险较小的投资品种。电站运营和制造业的资本运作方式不一样,随着业务的逐渐开发与积累,更大更多的项目需要更多更可靠的投资,对于一些大而优的项目,则需要企业本身在前期出资以推动其实施,而上市是必须的道路。
如无意外,2015年哪些公司成功上市将会见分晓,关键是谁可以?
2013年中盛新能源营收约5.8亿美元,其中电站业务占整体收入37%,国外市场占比90%。然而对于中盛而言,在行业低谷获得这样的收益并不是偶然,电站业务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
“我们是国内最早走向下游业务的光伏公司,也是最早在海外建分公司做EPC的公司之一。与第一波上市计划擦肩而过后,我们无意与其他公司竞争产能。面对制造端的激烈竞争和较低的毛利水平,想要冲出红海我们只有往下游走。中盛从2008年开始启动全球EPC业务,那时的欧洲EPC也是刚刚起步,存在机会。我们选择本地化策略,实行本土管理,参与当地的项目,这些尝试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过去获得的成功,佘海峰表现得很淡定,这么多年的积累收获成绩是意料之中的,他表示:“我们前期的积累让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团队,有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愿景,更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与实力。”
为了给上市铺路,中盛新能源在组织架构、市场选择、项目投入、全年目标等方面做了调整与布局,没有了制造端的牵扯,剥离出来的中盛新能源最大的资产是人才与团队,这是企业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佘海峰将公司划分为三个区域事业部:欧美、亚太和中国。
为了贯彻经营战略,中盛新能源各个部门协作制定了Tierone(第一梯队)战略目标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佘海峰计划未来五年在这些国家完善或设立项目团队,针对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实施差异化市场策略,希望在这12个国家都能实现市场前五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