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讨论:能源合作与政府立法为节能环保带来商机
添加时间:2014-04-15 14:17:3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随着近十年的碳排放达到历史峰值,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日发布报告称,遭受气候变化冲击的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的健康、住所、食品与安全都可能面临来自不断上升的气温威胁,因此,必须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适应性的角度,缓解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2014年气候峰会将于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尽管气候谈判一波三折,但建设一个适应气候变化的世界是各方的共识。保护环境不仅仅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其背后也孕育着众多的商业机会。
圆桌论坛讨论嘉宾: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裴德盛
香港经济学会副会长刘佩琼
丹佛斯公司中国区总裁欧华明
加大能源合作和生态补偿
笔者:近年来,雾霾开始在中国的城市大面积扩散,饮用水、土壤、食品都不断出现危机,对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何化解危机?
裴德盛:环境污染不仅给中国民众的生活产生影响,也体现在经济层面,比如航班延误、交通拥堵,以及更多的医疗支出。丹麦的能源政策有长期目标,即到2050年,丹麦全部的能源供应,包括电力、供热、工业和交通等,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丹麦计划于2020年前,在节能、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系统方面进行投资。到2020年,计划实现的目标包括全国约50%的电力供应由风能提供,超过35%的终端能源消费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对中国而言,应加强能源的再利用,并为从事相关领域的跨国企业创造开放的市场环境。
先要从生活方式上开始改变。丹麦驻华使馆安装了可调节供暖系统的节能泵,可以调节供暖、制冷和热水循环,从而有效降低了使馆供暖系统40%的能耗。使馆的建筑屋顶上安装的太阳能板也帮助减少来自北京周边燃煤电厂的能源使用,降低了约30%的能耗。
刘佩琼: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就要逐步加大政府投资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支持力度,重点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特别是中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国家支持的建设项目,适当提高中央政府补助比例,逐步降低市县级政府投资比例。发改委、环保部、财政部等应深入调研,并制定中央扶持、生态补偿的鼓励政策。
譬如,在建立水资源综合管理制度时,河流湖泊水资源往往跨境,因此应由省区级政府财政拨款、责成跨境河流湖泊管理局统筹管理。具体如用水超额度、污染及破坏等问题。关于地方供水建设及水污染等安全问题,应由市县级政府负责,由流域管理局监察。关于污水处理问题必须由基层政府负责。综合汇总各种收费,建立统一费用专项。
欧华明:化解危机的一个方案就是提高能效,首先要加强大型工厂的余热使用,利用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提供生活热水和供暖,这样可以大大减排二氧化碳。我们在鞍山的区域供热改造项目的减排量,相当于辽宁省“十二五”规划减排量的2%。
其次要推进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建设和实施。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第一高塔哈利法塔、纽约帝国大厦、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以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都在使用节能解决方案。
再次就是降低冷链的能耗。因为全球能耗的30%来源于食品冷藏冷冻,大量的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了影响。
政府立法推动行业节能
笔者: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领域,冷链的能耗更是占到近三分之一。最近包括派克汉尼汾等多家公司在2014中国制冷展上展出多款面向冷冻冷藏等行业的技术和产品。如何用技术方案降低能耗?其中机遇几何?
欧华明:如何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让食品能够得到保存,是中国市场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从冷链领域来讲,中国冷链的目标是储藏量从8000吨增长到18000吨。今年已实现2万吨的吞吐量,提前达到目标。还有冷藏车领域,中国有望在五年之内增加4万辆。自动控制、多功能组合阀的投入使用将降低能耗。
在黄海北部海域的獐子岛,有中国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氨进行制冷的项目,这个冷库借助于丹佛斯的技术而打造。冷冻加工厂采用二氧化碳的制冷系统,以海水作为冷却介质,配合热回收装置,既安全又环保。
政府的立法框架对推动行业降低能耗将是个重要因素。中国致力于推广环保制冷剂的使用,比如氨、二氧化碳、R32和R290。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空调系统,还是食品冷冻冷藏系统,都趋向于使用环保性产品。欧洲议会通过关于服务器的规范,将进一步削减欧洲含氟制冷剂的使用,无疑给行业带来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