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科技开放特区的战略构想
添加时间:2014-03-24 15:58:3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近年来,中国科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总体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性的创新指标方面,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始终差距很大,如同遇到了“天花板”。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如果一直按部就班,不主动去突破科技领域的体制障碍和制度瓶颈,获得超过对方的创新活力,就只能被甩在后面,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为此,借鉴经济特区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的做法和经验,中国应加快科技开放的步伐,积极创建科技开放特区,大胆进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修订原来存在的一些不合理规定,尝试新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以进一步激活创新活力,更好地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潜力。
科技开放特区构想
科技开放特区可以借鉴经济特区经验,办成科技领域开放政策的试验场。
国家根据各地的科技发展水平及开放程度,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对科技开放采取具有一定倾斜性的政策,以区域范围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为依托,将全球范围内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整合起来,对当今世界前沿科技与基础科技进行研究与开发,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推动我国在绝大多数科技领域实现追赶(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目标,使中国真正能从“科技大国”变成“科技强国”与“创新型国家”。
所谓特区,必然要有特别之处。
科技开放特区一是特在政策上,要推出与其他地区具有显著差异、更利于开放创新的政策,要解除原有的不合理的政策约束,在可控的范围内以最大程度地激活创新活力为导向,对科技投入、金融支持、税收激励、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平台与基地等方面的科技政策充分注入开放性的元素,打造开放的政策环境。
二是特在体制上,要在《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大胆革除影响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建立外向型的科技组织机构,转变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改革科技研发的拨款制度,提高区域内科技机构承接国家主体科技计划的开放性。
三是特在发展路径上,科技开放特区并不是面向传统产业发展,而是突出高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并且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前线和主阵地,因此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科技开放特区虽然坐落于国内,却是面向全球,因此如果囿于传统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根本就不可能吸引全球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集聚,必须具备全球视野,融合当前主流的国际化、市场化特点。
环境和机制
因此,科技开放特区要具备国际化的环境,营造一个开放、宽容、自由、多元、个性、富有活力、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欲的人文环境,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宗教习惯等,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培育一种共同的归属感。
科技开放特区也要具备市场化的机制,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对包括科技在内的各类活动仍保留大量的行政干预,没有真正形成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这将阻碍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入开展,近期我国政府已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大幅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真正向市场放权,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管住管好政府该管的事。科技开放特区更是要突出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努力与国际通行的市场化机制接轨。
要有建设“经济特区”的决心和魄力来建设“科技开放特区”,要在项目合作模式、人才引进模式、教育模式、投融资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如从财政部的角度改革拨款政策,提高863计划、973计划的国际化程度,开放一些重大专项,如果不能开放,也要争取在农业、环保、清洁能源领域进行试验;以国家名义专门建立一些吸引国际人才的机构;把国外的大学、科研机构请到我国来落地,如设立哈佛大学的分校;聘请世界知名的专家来担当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基金委相关机构的成员;要请一些国外战略科学家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来考核和评估科技人才,给予适当的压力和动力等等。
赵刚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