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过,他有汽车梦,即使自己不能实现,也要儿孙去实现。
2014年开春,鲁冠球的汽车梦看起来有一个“大跃进”:他领衔的万向集团,曾经的乡镇公司,一家去年营收超千亿元的中国民企,收购了美国濒临破产的电动车企业,一度被电动车新贵特斯拉视为敌人的菲斯克(Fisker Automotive)。
万向这个以汽车零部件制造发家的“隐形冠军”,瞬间跳上了电动车产业的最前沿,菲斯克的明星产品卡玛(Karma),曾被捧为“世上第一款高端电动车”,也复产在即。
万向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万向是否早有布局”的询问,他的回答是:“万向最终都会介入(收购菲斯克)这个事情。”
万向为收购所给出的价码被外界看做是一种决心——1.492亿美元,比破产拍卖标价高出了6倍。之前,万向还与李泽楷等国际资本进行了多轮竞争。
事实上,万向的确“早有布局”。甫一亮相,它就站在了最“潮”的地方。
与李泽楷争夺菲斯克
在鲁冠球眼中,倪频是一个勤奋、好学和专注的工作狂。倪频在20年前是美国肯塔基大学的博士生,被鲁冠球物色后开始介入万向在美国的业务,包括经营成立于1994年,拥有1.2万名员工的美国分公司,主要负责汽车零部件的制造、销售和出口。
一名万向高管形容,菲斯克的破产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因为续航能力更强的电动车更适合在充电基建薄弱的中国发展(相对于特斯拉而言)。作为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同样诞生于美国加州的菲斯克也曾经赶上了美国政府大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黄金时代,并已设计和生产出备受业界关注的混合动力汽车。
菲斯克公司拥有18项业界专利,它的初始想法是向市场提供一种形态空前的时尚电动车。不过,特斯拉曾经在2008年把菲斯克告上法庭,引起了一场投资者之间关于电动汽车的口水战:特斯拉指责,曾受雇于特斯拉的设计师亨里克.菲斯克把最好的设计私自留给了后来的自有品牌,使特斯拉多出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在2011年,菲斯克的混合动力汽车卡玛预售开张就立即就得到了3000个订单(特斯拉一年的销量是22300辆),万人迷影星莱昂纳多还是卡玛的主顾之一。然而,成立于2007年,曾经从美国能源部得到1.92亿美元的贷款(承诺5.29亿美元未实际发放),又从通用手上购入工厂的菲斯克,最终仍难逃破产的厄运。
按照电动汽车时代网CEO史宝华的归纳,很多美国电动车企业的失败,往往是因为它们没有设计出像特斯拉那样具有鲜明市场概念的产品,或者没有像特斯拉那样,“以好的概念继续获得烧钱支持”。而对于中国收购者来说,菲斯科公司积累的专利,则有利于万向减少开拓国际市场的风险。
菲斯克跌落谷底的原因包括决策混乱、品质管理不佳等,卡玛还发生过自燃的事件。不过,在美国浸泡多年的上述万向高管并不认为菲斯克无药可救。他们对菲斯克的顾客进行调查后发现:“菲斯克的车尽管有很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但他们仍然觉得车子的外观非常漂亮,流线型跑车的设计,非常高端。”
菲斯克濒临破产,包括万向、复星、北汽等机构,以及李泽楷的财团都有意对其进行收购。万向一开始联手豪华跑车改装企业VL汽车(VL Automotive)进行收购,报价2000万美元;而菲斯克的前CEO亨里克.菲斯克则选择了李泽楷,试图把全部资产卖给“小超人”在去年底组建的混合动力控股公司(Hybrid Tech Holdings LLC)。
“去年3月以后,万向就开始跟菲斯克谈,并且基本达成了协议。”一位万向的消息人士说,“李泽楷原本就是菲斯克的主要股东,我们斟酌之下便退出了。”
不过这场收购最后演变为公开拍卖以及法庭上的多轮争逐,原因是菲斯克的无担保债权人反对李泽楷财团的收购计划,反对用债权而非现金购买菲斯克。在破产法庭上,这些无担保债权人提出了内幕交易等质疑,还谴责菲斯克与李泽楷财团之间的协议运作过于迅速。
事实上,菲斯克和混合动力控股公司在去年11月就达成出售意向并签订相关文件,由于美国假日的原因,仅仅给反对方留下了24天,给无担保债权人委员会留出的时间更短,法官认为这样有违公正。更戏剧性的是,法庭原本计划在今年1月10日宣布李泽楷财团接手菲斯克,却因当天各方代表皆未到场而告吹。
万向在去年底开始浮出水面,公开参与到这场破产收购之中。尽管从技术层面上说,万向已经控制了菲斯克的电池供应商A123系统公司(下称“A123”)。“我们当时认为很难竞购,因为菲斯克有1.68亿美元的债。后来债权人到法院提出动议,法官把这笔债权的价值上限控制到2500万美元,我们才真正进入了竞购。”上述万向高管透露。
竞购进入了公开竞争的阶段,李泽楷方面曾通过法庭阻止公开拍卖,但遭到拒绝。万向和李泽楷财团都承诺菲斯克的卡玛汽车将很快复产,并且恢复新车型的开发。随后双方不断加码,经过19轮竞标以后,法庭最终把菲斯克判给了万向。根据判决书的描述,万向给出的价格更高,万向也有汽车行业的资本和经验,更有“资格”帮助菲斯克。
20年“美国梦”
当判决尘埃落地,更多的竞购细节被逐步披露。对这次竞购“逆转”起到关键作用的无抵押债权人,得到了万向方面的承诺——每1美元的债务将增加50美分,作为对债权人的补偿。
万向在并购中的发挥,让很多美国媒体回顾了它的“美国史”。万向在2001年已经通过收购控制了美国的UAI公司,一家美国汽修市场制动器的主要供应商。前些年,万向也在底特律收购了一些企业。有媒体评论说,万向的并购手法灵活变通,风格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