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从“风资源大省”到“风能利用大省”的转变
添加时间:2014-03-19 10:42:41
来源:吉林经济贸易部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多个城市雾霾天气“卷土重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环保”、“节能减排”再次成为公众议论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守护吉林省的绿水青山?国网吉林省电力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科技、管理等手段加大风电消纳力度,让素有“蓝天白煤”之称的“风能”在吉林省风生“电”起。
“调峰”压力大风电消纳难
风力发电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反调峰性等特点,同时我省电源发展迅猛带来电力供大于求等问题。十年间,吉林电网直调装机容量增长2.6倍,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增长了12.6倍,而最大负荷仅增长0.76倍。风电的迅猛发展和负荷的缓慢增长形成鲜明对比,这时“电网调峰”压力越来越大,作用也日益重要。
“整个电力系统就如一辆大汽车,汽车要想安全驾驶,就必须持匀速直线运动,它的动力和阻力必须相等,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发、供电必须平等,而‘电网调峰’就是让电网消纳和送出的能源平衡。”国网吉林电力调控中心调控处副处长王泽一用“三个必须”解释电网调峰对于电网的作用。
每年进入10月中旬,风呼呼地刮过松嫩平原,原本应该高兴的风电场却往往开始发愁。我省冬季处于供暖期,且这时风功率密度和风速最好。由于供暖需要,吉林省内电源结构中供热机组比重大,约占火电机组的76%。为了保障居民供暖,电网调度必须保证担负供热任务的热电机组出力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而在负荷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供暖期里分给风电机组的负荷空间就会相应降低。这是导致北方省份冬季电网风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低、消纳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同时由于东北区域,包括电力消费大省辽宁省近年来电源建设也快速发展。松原、白城电网外送、吉林中部、辽吉省间等输电断面“超过自身承载能力”。所以,吉林省范围内电力总体供大于求,富余电力外送困难,成为了风电消纳的障碍。
技术+管理风电消纳实现“度电必争”
全省负荷空间不大,如何更多利用风电资源?
“技术研发是吉林电网提高风电接纳能力的重要措施。”国网吉林电力调控中心新能源处处长杨国新说,“依托‘风功率预测系统’和考虑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电网节能调度计划系统,准确预测风电输出功率,‘排兵布阵’,调整火电机组开机计划,这一切为风电机组满发创造空间;同时运用技术手段尽可能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并依托智能风电控制系统,根据电网负荷变化情况,优先安排风电机组发电上网。”
正是“风功率预测系统、电网节能调度计划系统和智能风电控制系统构成了吉林电网风电智能调度系统”。华能马力风电场生产技术部主任张巍表示,以前风电场都是“靠天吃饭”,现在国网吉林调控中心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在调配方面给予风电更多的支持。
2014年伊始,从北京传来捷报,国网吉林电力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的《大型风电并网运行与试验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量科研成果投入使用,为吉林电网大规模接纳风能创造了条件。
强化管理,为风电场做好服务。2011年,省电力成立了“风电并网技术研究与检测中心”,承担了规范风电场接入系统的管理工作。2012年,吉林省电力调控中心又成立了专职服务于风电等新能源并网的“水电及新能源处”,实施“绿色调度”优化电网控制策略。
升级+疏导智能电网护航“风电交通”
吉林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远离负荷集中的大城市,全省呈现风电源负荷倒置分布的特点。加快跨区域输电通道建设,升级电网网架结构,将成为解决吉林省风电消纳和电力结构失衡的关键,也可在供暖期最大限度地让风力发电输送到负荷中心地区。
为了突破电网结构对风电发展的约束,吉林电网发展采取针对性规划,并适度探索推进新能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实现新能源发电、输送及消纳的协调统一,进一步解决风电消纳问题。
国网吉林电力坚持“网源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风电配套工程建设,保障核准风电及时并网。“十一五”以来,吉林电网已累计投资45亿元用于风电送出及电网配套工程建设。他们先后建成松原、甜水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使西部电网风电送出能力由26万千瓦提高到180万千瓦以上……目前,500千伏甜水-松原-合心输变电通道已“贯通”;500千伏甜水-向阳-长岭输变电工程正在建设中。据专家介绍,二者投产后将使吉林西部电网风电送出能力提升4倍以上,更多的西部风电资源可“直达”省中部负荷集中区消纳。
在风资源最丰富的白城地区,新建220千伏线路257.4千米、66千伏线路216.2千米,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3座,使骨干网架由220千伏升为500千伏……66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和线路,比“十五”分别增长4.5倍和1.6倍,有效缓解了电源迅猛发展与外送紧张的矛盾。
如今,吉林电网消纳风电的能力日益增强,预计将用两年时间,我省风电发电量将累计突破300亿千瓦时,国网吉林电力也将成为我省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