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中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目前已利用量约2200万吨标准煤,还有约4.4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
河北省曲周县王庄村应该是当地第一个“告别煤炭”的村庄。“我们家从前年开始,冬天取暖就再也不用蜂窝煤了,都改烧这种生物质燃料秸秆块,上火快、火劲大,并且干净方便,烧饭和取暖一起都可以解决。”村民王怀义高兴地介绍着家里取暖的新“装备”。
他指出,这个生物质燃料秸秆压块是用棉花、玉米、小麦秸秆压缩制造的,然后利用配备的生物质炉具来燃烧。测算下来,不仅比燃煤炉能提高室温,相比一年3吨左右的用煤量,使用生物质燃料每年至少可以节省1600元。再算上卖秸秆的收入,还可以节约600多元。“更重要的是,烧生物质秸秆块,不仅合理利用了废弃农作物的秸秆,杜绝了焚烧秸秆和煤炭燃烧的空气污染源,村前屋后的环境也干净整洁多了。”村支部书记王怀珍感慨地说。
王庄村的生物质燃料只是河北省改善农村环境、调整能源结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断增加,造成大量农作物秸秆剩余。除还田、青贮外,大部分秸秆被就地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曲周县科技局局长顾爱云说:“生物质燃料就是为了节能减排,缓解能源日益紧张的矛盾,从而让这些剩余秸秆‘变废为宝’的有效技术途径。”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雷廷宙表示,我国生物质能多样化利用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生物质发电、液体燃料、燃气、成型燃料等多种利用方式并举,技术不断进步,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势头。
条件成熟 应用前景广阔
早在我国生物质工程兴起之初,就有人测算,充分利用生活垃圾与有机废弃物,每年可产生1000亿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气,相当于2010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利用好每年约6.9亿吨的可收集秸秆资源量,亦可产生相当于6座三峡发电站的生物质电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期,然而快速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日益增大的能源缺口和严峻的环境问题。
2013年以来,我国北方多个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严重的空气污染给我国“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同时,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煤改气”工程不断实施,导致天然气需求量激增,供需缺口随之扩大。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30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
对此,生物质燃料技术领军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农业大学教授石元春表示,要减少污染物,特别是污染气体的排放,就必须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对外依存度,大力发展国内可再生清洁能源刻不容缓。
事实上,生物质能源得到如此高的肯定并不是“空谈”,是有据可依的。据中国工程院可再生资源发展战略咨询报告显示,我国生物质能源的资源量十分丰富,且是一种有效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的理想方式。
当然,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高度重视,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07年颁布的《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提出目标,要求到2020年,生物质成型燃料年生产和利用量要达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1000万吨;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明确表示,将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等列为鼓励类产业,予以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