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色建筑样本:联合国对崇明岛的建议及节能评估
添加时间:2014-03-11 12:10:09
来源:互联网
2014年3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上海发布《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本次国际评估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针对“发展中国家大都市圈内生态示范区域的建设进程”开展的国际评估。称赞崇明岛在自然生态建设、人居生态、产业生态方面,为其他相似岛屿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板。“崇明生态岛模式”可成为全球42个岛国的生态发展模本。
报告指出,崇明岛生态建设的核心价值反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理念,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区域转型的生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把崇明生态岛建设作为典型案例,编入其绿色经济教材。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崇明生态岛将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运用于不同层次的生态建设中,构建出了适合本土发展的创新模式,它的实践证明了生态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其建设理念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建立生态文明特区打造世界级生态岛
崇明岛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区位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作为大都市圈内的特殊生态系统,也是上海市仅存的低城市化区域,崇明的发展建设受到上海市政府乃至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成为中国探索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案例。未来崇明生态岛建设将逐步由“单纯的基础建设”转向“建设与运营并重”的发展模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崇明岛仍处于发展初期,社会经济水平不高,面临基础设施水平滞后、人才资源不足等发展瓶颈。
对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崇明如何打造世界级生态岛提出了四大建议:
一是在崇明建立生态文明特区。崇明岛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的生态示范区域,提出了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相对于社会发展历史中经济特区建设的概念,崇明生态特区的建设核心积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希望对上海其他类似区域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示范作用。随着生态岛建设相关经验、教训、发展理念和实践的不断积累,在崇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发挥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将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扩大国际网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崇明岛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借鉴作用。
二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系统推广示范项目,扩大科技引领效应。
三是为了更好地交流学习和推广生态岛建设崇明模式,全方位巩固和提升生态岛建设成果。
四是加强人才培育,构筑保障体系,加大区域协同合作。
联合国专家还建议,在岛上建立大学城,并与崇明东滩国际教育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智慧岛数据产业园、生态工业园区试点等资源结合,形成崇明岛科研商业园。
成为发展中国家区域转型生态发展模式范例
评估报告认为,在自然生态建设方面,崇明岛通过治理入侵物种、限制开垦湿地、保护和管理生态栖息地、综合治理有害生物等方式,实现了对湿地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在人居生态方面,崇明岛通过加快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与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开创了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新模式,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上,崇明岛努力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崇明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被列为I级无害化处理厂。
在产业生态方面,崇明岛零散式农业经营已开始向绿色、有机品牌体系建设转变,在科技引领和支撑下,低碳发展战略和模式已初步建立,具备了“在‘十二五’期间努力确保全岛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的能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别顾问王之佳说,崇明岛以零排放超级电容公交示范线的运营和推广、有机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尝试,为其他相似岛屿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板。
报告对崇明生态岛的发展模式、技术体系及示范效益,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和评价。报告认为,“崇明岛生态建设的核心价值反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理念,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区域转型的生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报告提出的核心问题是,在以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迫切任务的发展中国家,生态型道路是否走得通?崇明的生态建设实践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不同于以往以要素投入和出口需求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它不仅是为了解决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从长远角度来说,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探索。
上海将采纳报告建议优化崇明发展规划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上海市政府在过去的15年中形成密切合作,2006年以来已与上海市科委联合举办了三届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此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受上海市邀请对崇明生态岛建设进行评估。项目启动以来,国际评估专家多次赴崇明岛实地考察,在同济大学、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配合下,与上海市政府相关委办局、崇明县政府、当地企业和居民进行了全面调研。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别顾问王之佳表示,评估报告的出台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将和上海市政府继续合作,让世界分享崇明经验。
上海市科委秘书长马兴发表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这次国际评估中肯客观,指出了崇明生态岛的优势和不足,崇明的面积占全上海的1/5,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在减缓环境压力以及城市发展方面有着更迫切的需求。因此对于这份报告,上海市科委会采纳并会就相关问题进行改进。
上海崇明县政府副县长冯志勇表示,会根据国际评估报告提出的建议,优化崇明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崇明的七项评估
1.社会、生活和文化
崇明形成了以有机绿色农业、环保型工业、生态化服务业为特征的生态化产业体系;建立以高科技和可再生能源为依托的集约化城乡建设体系;建成了以海岛“低碳建筑导则”和建筑节能环保评估检测制度为基础的绿色建筑体系。
2.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区
崇明岛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扩建陆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崇明岛通过治理入侵物种、限制开垦湿地、控制水污染等,实现了对湿地生态的保护。
3.水
崇明在饮用水安全、水污染控制和节约用水方面投入了大量努力,成效显著,为崇明岛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
4.固体废弃物管理
崇明岛在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中,已形成了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的框架。崇明岛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崇明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被评为I级无害化处理场。
5.低碳经济及能效提升
崇明岛有条件在“十二五”期间努力确保“全岛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
6.农业及有机产品
崇明岛的农业建设与发展逐步由传统型、粗放式农业向高效型、生态型农业转变,由零散式农业经营向绿色、有机品牌体系建设转变,由单一生产型小农经济向多功能、规模化都市现代农业转变,由低附加值、第一产业生产为主向高附加值、一产及三产联动转变。
7.可持续交通
崇明岛促进私用机动车向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转变是低碳交通系统的一部分。这种转变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实现,如合理规划设计区域交通网络、以人为本、最大化提升居民采用非机动车出行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加大公交普及力度、发展新能源交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