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核能治霾:清洁能源发展是趋势但远水难解近渴

添加时间:2014-03-11 12:07:09 来源:腾讯财经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核电治霾”成为热门话题。不可否认,核能发电比燃煤发电污染更小,但中国的核电发展还存在诸多障碍,靠核电治霾远水难解近渴。

  两会期间“核电治霾说”频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核电治霾”无疑是个热门话题。

  3月3日,湖南代表团就呼吁尽早启动桃花江等内陆核电项目建设,称发展内陆核电将成为中国治理雾霾的必要措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也在同一天表示,核电对治理大气污染效果明显。

  两会之外,中广核和中核集团两大国有核能巨头,也相继传出即将首次公开募股的消息。这意味着核电建设正在提速。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以燃煤为主的发电方式造成很多地区空气污染严重,寻找替代能源迫在眉睫。

  不可否认,核能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具有更清洁、更经济的优势,但除去众所周知的安全因素外,中国的核电产业还存在发展相对落后、技术标准混乱等诸多障碍,核电治霾的效果还有待商榷。

  核电治霾远水难解近渴

  因为核电站建设牵涉到核安全问题,所以建设过程复杂,国家监管的审批过程也很长,核电治霾远水难解近渴。

  一般来说,火电站建设周期在2年左右,而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需要5年以上,拖延工期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中国的秦山核电站从1985年开始自主建设,1994年才开始商业运行,直到2002年,秦山二期才开始商业运营。短期内核电治霾难有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核电技术相对落后。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考虑,核电治霾并非最佳选择。

  从1985年到1999年,中国共建设11台核电机组,通过市场换技术引进了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多种机型,但始终未能发展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核电机组。

  核电技术路线不同给设计和制造单位造成很多麻烦,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了解不同的标准体系。同样的配件,不同的设计标准会出现一两毫米的差别,这也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世界核电国家目前大多使用一种或两种技术。如全球核电比例最高的法国,其正在运行的19座核电站只有一种技术路线。而中国正在运行的6个核电站却有5种技术路线。即中国自主的CNP300和CNP650压水堆、中国CPR1000压水堆、加拿大的CANAU6重水堆、法国的M310压水堆、俄罗斯的AES-91压水堆。技术路线混乱限制了中国核电的发展。

  在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双重驱动下,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把核电作为战略选择,核电占总电量的16%。中国运行的核电机组只有13台,核电仅占总电量的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核电难以一蹴而就,依靠核电治霾更是十分遥远。

  核电治霾背后:各方利益使然?

  目前来看,核电治霾的效果仍有待观察,各方呼吁核电治霾或许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建一个核电站需要数千亿元的投资,核电站和核电产业园区的涌现,将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拉升经济、增加税收,这些都是地方政府的政绩。

  秦山核电站让所在地浙江海盐县从全国落后县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20年来,海盐生产总值(GDP)提高了36倍,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近10倍。与核电相关的产业,年产值在数十亿元以上。在政绩驱动下,地方政府有充分理由力推核电项目。

  核电项目也会给核电企业带来巨大利润。核电项目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后期的换料以及维护成本非常低廉,平均15年就能收回成本。相比核电40年的设计寿命,后面创造的都是利润。

  英国是最早遇到雾霾困扰的国家。1952年的“伦敦雾”事件导致了8000多人相继死亡。这一事件直接促使英国痛下决心治理雾霾。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在1965年也启动了大规模核电计划,但该计划的目的不是治霾而是盈利,严苛的环境政策才是治理雾霾的最大功臣。

  发展清洁能源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借治理雾霾的名义搞核电建设“大跃进”。在风险与收益权衡之下,发展几乎没有争议的风电和光伏发电不失为另一种选择。

  结语发展核电短期内治霾效果有限,直接受益的则是地方政府和核电企业。核电虽对中国的能源战略具有积极意义,但须警惕利益驱使下的建设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