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利好政策频出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风暴席卷

添加时间:2014-03-10 11:35:36 来源:南方都市报

       当彷徨的雾霾逐渐散去后,2014年汽车行业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新能源车的身上!中央部委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频出,而各地也纷纷秀出自己的推广规划及目标,与此同时,车企们也频频出手,或抄底或研发,争饮新能源车市场化“头啖汤”,就连博弈已久的配套设施问题也似乎有了日渐明晰的答案。

  “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开启期盼已久的产业化”,似乎已成为2014年汽车业界的共识,而“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甚至大胆预言:“年内中国的纯电动车发展至少翻番”。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升温

  来自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 .76万辆,同比增长了37 .9%,其中纯电动销售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销售3038辆。不过在减去城市公交车后,包含外资品牌在内的国内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却仅有2000辆左右。

  不过,上述令人尴尬的数据却在2014年有了完全不同的境遇。今年1月份的销售数据显示,比亚迪“秦”的销量就已经超过600辆,而北京地区首轮参与电动车摇号的数量超过了3000辆。此外,随着上海以及其他城市逐步公布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欧阳明高认为年内电动车到5000辆的规模应该非常容易。面对骤然升温的市场,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各方力量均闻风而动。

  车企的“圈地”与“超车”

  马年伊始,新能源汽车资产突然变得炙手可热,中国车企纷纷抄底以补齐自身的新能源产业链。2月初,北汽为了提升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设计、研发和制造的能力和水平,与美国新能源公司A tieva签署股份认购协议,计划收购A tieva公司25.02%的股份。同时,贯穿2013整年的美国菲斯科收购案也尘埃落定,万向集团以1.49亿美元的出价在众多竞标者中笑到了最后,成为了具备新能源汽车技术与生产能力的制造商之一。

  然而,中国车企抄底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吉利汽车上周宣布收购了英国电动车制造商E m eraldA utom otive,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吉利控股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对南都记者表示,E m erald是一家专注研究汽车轻量化和新能源技术的企业,主要开发电动厢体货车。他称,吉利此次收购是为帮助旗下伦敦出租车推出新能源车型,并通过此次收购同时加强吉利在轻量化、电动车等方面的研发能力。

  事实上,各大车企除了加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的构建外,同时也加快了其市场化的步伐。多位整车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业务是公司业务的发展方向,将加速冲刺实现“弯道超车”的梦想。

  2月28日,江淮和悦第四代纯电动家轿在上海正式发售。而东风日产启辰品牌的纯电动车晨风也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启动面向私人用户的试点运行。此外奇瑞汽车新能源业务负责人也透露,奇瑞已研发出两款新的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将于9月正式推出,并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营销体系。 
      “2014年是新能源汽车的拐点”,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今年3月比亚迪双模混合动力车“秦”将顺利进入上海市场。通过实现公交电动化和私人车“双模化”的战略,比亚迪有望在2014年迎来一轮新的爆发期。

  资本市场的宠儿

  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乐观的不仅仅是车企,2月份以来,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题材的追捧,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的春天正在来临。以江淮汽车为例,其和悦iEV 4电动汽车在上海正式上市消息一出,江淮汽车的股价随之应声涨停。

  据不完全统计,2月份以来,在61只上市交易新能源汽车概念股中,有55只个股累计涨幅跑赢同期大盘,占比高达90 .16%。对此,长江证券研究员葛军指出,随着政策对需求的拉动以及车型供给的推动形成合力,预计2014-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将明显加速。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各地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推进、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未来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相关公司也将迎来中长线布局机会,而新能源汽车板块也有望成为2014年牛股集散地。并且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题材的逐步趋高,还将带动与之相关的动力电池、电机以及电控系统等方面的增长,从而反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增长。

  “鸡与蛋”僵局初破

  事实上,目前除了车企的自身研发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停滞不前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缺乏相关配套的支持,使得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在私人消费市场迟迟无法打开局面,而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规模化进程的缓慢,也加剧了与之配套的设施建设进一步处于观望之中。这使得新能源汽车与配套设施长期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僵局之中。

  然而,此番僵局在2014年也开始呈现出破解的苗头。日前,上海市宣布,计划到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布局6000个以上充电桩,其中中心城区每5平方公里设1处充电点,郊区每10平方公里设1处充电点。而此前,北京刚刚宣布年内将建1000个充电桩,覆盖中心城区和近郊。天津市也计划到2015年建设66个充换电站、6700个充电桩,形成电动车快充网络。

  随着当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新能源汽车进入私人市场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充电设施完善了,就不需要大重量的电池,充电速度也会加快,消费者内心才会接受,整个产业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欧阳明高表示。

  多轮驱动下的新能 源汽车风潮

  近年来并不被外界所看好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却在进入2014年后又开始呈现出如2009年时的繁荣景象。与当年车企顺应政策利好纷纷宣布投身新能源汽车的情景如出一辙,在如今掀起的此番新能源风潮中,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仍是最重要的一环。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