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地图上的那道绿线 亲历中缅油气管道建设
添加时间:2014-02-24 10:38:12
来源:国际燃气网
和当初的设计一样,当延绵2000多公里的油气管道,被埋到地下之后,地表上看不出太大变化。
“这是一条绿色通道。”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一名环境监理说,“这条管线的环保要求,达到国际标准。”
为了这个目标,中石油及合作者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力求将工程的环保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现在,整个项目已接近尾声。管道所经之处,除了在一些新近完工的地段外,几乎已经看不到裸露的黄土。翠绿的青草下、奔腾的河流底,一股像风一样的天然气,正以每天数百万立方米的流量,通往我国西南地区的千家万户。而地面上,平静如往昔。
都是中国人,也要较真儿,否则影响到工程谁担得起责任
过去3年中,每逢周一,高启晨都要向由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骨干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递交一周的环保报告。
这份报告,通常由“本周大事记”、“本周环境监理”、“建议及需协调解决问题”以及“下周关注重点”等几部分组成。
高启晨来自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在2010年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缅甸段环境监理国际招标中,他所在的单位中标。对环境监理进行国际招标,是建设工程国际惯例之一。
此前,此项目由泰国一家公司做了环评报告。高启晨的工作,就是监督各施工单位对环评的执行情况。
“环保是决定项目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名环境监理说。
早在项目谈判之时,有环保组织就提出反对意见。有组织称,中国控股的这项在缅工程,将会引发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工之后,质疑声音更大。
2011年,缅方就因环保原因,叫停了中资公司在缅北投建的密松水电站项目。这个项目涉资30多亿美元,是缅甸最大的水电站项目。
为此,在这个“一个老太太就可以叫停一个工程”的国家,投资方更是不敢大意。高启晨也变得小心翼翼,他和同事,几乎每天都活跃在700多公里长的油气管线上。
当时,缅甸还未就环境保护立法,监理单位就要求各施工单位,与施工地的环保部门签订协议,严格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施工。同时,环境监理还按照国际通行准则,每月为缅方提供一份环评报告。
管线的选址及施工营地的选址,是环境监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一项工作,在环评报告中就有比较详细的规定,诸如要避开环境敏感点、避开水源区等。
为保险起见,环境监理仍沿着管线走了一趟,逐个敏感点、逐个施工驻地进行排查,谨防遗漏。花了半个月时间,高启晨和同事,才从缅北的天然气管道南坎末站,排查到首站皎漂。
这一趟之后,环境监理为施工单位制定了各种环境保护细则。
一施工单位负责人回忆道:“卫生间建在什么地方,废水如何处理,甚至焊渣的处理,都有严格规定。”
这家单位,就因焊渣没及时处理,被环境监理罚款。高启晨还透露,有一家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因违反环保要求,被监理叫停好长一段时间,直至其整改。
“环境监理的权限比较大,甚至有权取消施工方的参建资格。”这名负责人说。
管线施工,作业带的宽度也有严格限制。有一次,高启晨的同事在检查时发现,一施工单位越过了规定的作业带宽度堆放土方。双方争执不下,监理只好掏出皮尺测量。
“都是中国人,较什么真?”这家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对监理说。
监理回答道:“要是被曝光,影响工程,你能担得起责任?”
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管道的安全
中缅油气管道,从印度洋的孟加拉湾,直到我国西南地区。2000多公里管道沿线,有很多生态敏感点,以及众多的地质灾害多发区。这一路上,管道有时会因环境敏感点等生态保护原因而改线。
波巴山是缅甸人心中的一座圣山,山上建有神庙和佛塔,风景非常美,是缅甸国家级宗教文化旅游风景区。在中缅油气管道的初设中,就选择从波巴山西北绕山而过。当然,这一设计,必然会增加成本。
在波巴山施工过程中,高启晨及其同事,也专门叮嘱过施工方,一定要严格控制作业带,并对现场工业和生活垃圾一律分类回收。施工方也严格按照规定施工,当地人并未因工程通过神山而有抵触。
油气管道穿越缅甸的南塘河时,为减少对两岸植被的破坏,作业带从原来设计宽度60米改为40米。岸边有几棵古树,本在初设作业带内。施工单位为了这几棵大树,甚至还让管道拐了一个弯。
像避让寺庙、坟地等举动,也时有发生。
有施工单位不解,认为监理小题大做。监理解释说,尊重当地文化,保护自然环境,短期看投入会多,牺牲了利益和效率。“从长远看,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管道的安全。”这名监理说。
施工单位负责人听监理一解释,也豁然开朗。如果不获得当地人尊重,日后管道的运营,就会多了一个不可控因素,说不定会对管道产生仇恨心理;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引发泥石流等,也会对管道安全埋下隐患。
高启晨等监理深晓其间的利害关系。环保决不是保护环境那么简单,还会影响到当地人对这个项目的态度。因此,他和同事对施工单位也毫不留情。在每周一次的项目管理例会上,高启晨和其他同事总要对部分不严格执行环保要求的施工单位进行批评。
像罚款、叫停施工队工程的事儿,也不少见。有一家公司,被环境监理开出4.5万美元罚款。部分施工队,甚至怕见到监理出现在现场。
据高启晨介绍,2011年年底,有国际环保组织请泰国一家环保组织关注中缅油气管道的垃圾问题。至今,他也未看到关于垃圾的负面消息。
强硬的环境保护及配套措施,赢得了当地人尊重。即使在经常发生冲突的缅北地区,全副武装的地方武装力量,也从未骚扰过油气管道工程。部分曾经指责此工程的组织,也在强硬的环保措施前住口。
环境监理还根据需要,要求公司预留一笔生态恢复资金。去年,东南亚油气管道公司董事会批准1500万美元,用于生态恢复。
如今,这条管线的大部分地方,已经披上了“绿装”。按照国际惯例,整个项目结束一段时间后,还将由第三方对工程的环境作最终评价。
“我相信一定能通得过。”高启晨说。
国内某些要求甚至比国外更严
“在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上,中石油很重视环保,国内某些要求甚至比国外更严。”该项目国内段一名环境监理说。
早在项目开工之时,国内段工程,就按国际惯例招标第三方环境监理,且环境监理地位高于工程监理。仅此一项,就要支出1000多万元。
据上述监理介绍,我国并没有实施强制性的环境监理管理,通常都是工程监理兼环境监理。即使有独立环境监理的工程,其环境监理的地位也低于工程监理。
和缅甸段一样,国内段环境监理的权限也很大,同样可以更改施工方案,甚至可以叫停工程。
油气管道进入中国境内,首先要穿越的一条河流便是瑞丽江。按照设计,施工方准备实行大开挖,即将河流阻断,挖沟埋下管道。但环境监理否定了这个方案,要求施工方使用对环境破坏较小的“钢板桩”,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此,施工方不得不多支付上千万元。
云南遮放坝镇,水系发达,土壤肥沃,盛产贡米。油气管道要穿越此地。
为保护这一贡米产区,施工方在这里展开了一场与春耕赛跑的“会战”,没有因施工而影响农事。他们将开挖的土方分类管理,装入编号的编织袋内,等管道一下到挖好的沟里,工人再将土方回填到原处,尽量保持原有的土壤结构。当地农民讲,虽然这里的土地经过开挖,但对土质、产量影响不大。当然,花钱也不少,工程为此多投入约2000万元。
松山位于滇西,怒江西岸。1944年,6000多名抗日将士在此为国捐躯。为不惊动壮士亡灵,不破坏抗战遗址,油气管道多绕行两公里。
在地震、泥石流多发地带的横断山脉,工程更是注重环保,尽最大努力进行水土保持、植被保护。
澜沧江跨越大桥一端的博南山隧道,为避免施工对地质造成影响,在环境监理要求下,施工方根据地形,修筑平台固化隧道口,并从与澜沧江相对的隧道一端进行挖掘。施工难度增大,工期周期明显拉长。
而之前通常做法,是将山体削平,既不环保,又影响山体结构,容易引起地质灾害。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工程的不同之处:
水土保持资金,批复概算投资8.86亿元,实际投资超过12亿元,其中仅工程措施就增加近8000万元。
原设计扰动土地面积近7500公顷,实际扰动只有5671公顷,且扰动土地整治率达97.84%,植被恢复率达98.25%。
项目率先在我国石油工业领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为我国成功探索出一套绿色管道建设理论,并在西气东输三线、锦郑成品油管道推广。
“不能国际国内两个标准。”中石油西南管道公司一名高管笃定地说,“我们要为管道的安全负责,也要为沿线百姓世代居住的环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