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经济低碳发展的四大趋势
添加时间:2014-01-23 10:16:34
来源:经济日报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与趋势,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未来10年我国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办公和低碳资源环境的碳排放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效益高、污染少的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服务业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与工业并行发展的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工业生产低碳化发展趋势
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战略,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节能技术水平提高以及政策引导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单位GDP能耗和行业增加值能耗均持续下降,但由于我国经济仍处于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能耗水平依然偏高。
生产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也是最有空间和潜力进行节能减排的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从1980年的13.26吨标准煤/万元、33.15吨/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82吨标准煤/万元、2.04吨/万元,30年来下降了94%,但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下降趋势均呈减缓趋势。分行业来看,2001年至2010年我国工业平均单位产值碳排放下降12.3%,高耗能行业降幅最大,但碳排放下降幅度也趋于减缓。
根据各行业单位产值碳排放指标动态发展趋势,我们预测得到2012年至2022年各行业碳排放预测值,未来10年工业行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仍将不断下降,但下降幅度趋于减缓,到2015年将下降到3.61吨/万元,比2010年的4.3吨/万元下降16%,基本上可以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关于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的目标。2020年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将达到3.19吨/万元,比2010年的4.3吨/万元下降25.7%。碳排放下降速度在“十三五”期间比“十二五”期间有所放缓。
居民生活低碳化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镇范围内各类能源消耗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占比迅速提升,居民家庭生活领域的碳排放量正在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能源总量已从1980年的9583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年的34558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4.4%。其中1999年至2010年居民生活用能年均增速高达7.4%,高于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平均增速。
我们将低碳建筑趋势、低碳交通趋势和低碳社会趋势作为衡量居民生活低碳化发展趋势的三大类指标,根据国际经验和指标内在变动趋势,预测得到2012年至2022年各指标动态发展趋势。
总体看,随着新技术开发、新能源使用以及人们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居民生活朝着低碳方向发展。但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对交通工具、住房和能源消耗等需求的增长,未来城市碳排放总量会不断增加。
商业办公区低碳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大幅上升,商业低碳化发展和建筑节能是未来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从发展动态看,2001年至2010年低碳商业主要评价指标呈逐年提高趋势,商业活动人均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冲高回落态势。根据低碳商务办公碳排放的内在发展趋势,2020年商业区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商业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单位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比2005年下降57.7%、45.6%和59.2%。目前现有绿色建筑标准规定,500米的距离为舒适的步行距离,在此范围内,以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8分钟之内便能从公交站到达目标商业办公区。根据预测的结果,商业建筑与公交站点步行距离将在2015年缩短到343米,2020年将缩短至285米。而上下班通勤时间2015年能够降为24.3分钟,2020年将降低至19.3分钟,从而大大减少因交通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实现商业低碳化目标。
资源环境低碳化发展趋势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是低碳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近年来煤炭消费比重有所降低,核能、风能、电力等低污染能源比重正逐渐提高。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单位GDP能耗将持续下降,预计到2015年每万元GDP产出所消耗的能源量将下降至0.87吨标准煤,2020年将下降至0.80吨。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将上升,但升幅趋缓,到2015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达到2795千克标准煤。
从生态环境看,我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预计到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空气质量优良率将分别达到44.83%、52.16平方米、90.97%。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趋势不容乐观,出现逐年减少的态势。环保投资占GDP比重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