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终于“松口”,山东地炼四处游说争“口粮”,财政部、商务部、地方政府极力促成,为何到了发改委这里,“临门一脚”迟迟不发?
这场原油进口配额的暗战,背后其实是一场民营企业对垄断央企发起的挑战。
等了快半年指标还没下来
几天前,山东省商务厅召开全省石油炼化企业座谈会,东明石化、京博化工等10家省内龙头炼化企业悉数到场。
这是一场事关山东地炼未来发展的座谈会,大家心照不宣的主要议题是:10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为何等了6个月还没下来?
2013年7月,国务院出台83号文件,明确指出“本着有利于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赋予符合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标准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
紧随其后,国家能源局向有关部门和企业下发特急文件《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开始设计地炼进口原油的分配原则和方案,并要求10月21日反馈书面意见。
为引导更多地炼企业加入,征求意见稿还提出要积极争取国家增加原油计划指标,放开对地方炼化企业加工进口原油的限制,给予1000万吨/年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资质。山东,是重中之重。
“原以为原油进口配额2013年国庆期间就能下发,没想到因为内部协调问题,最终还是在国家发改委那里卡壳了。”焦急的等待之后,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有些坐不住了,“虽然政策上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了,但原油配额依然不是那么好拿的。”
1000万吨配额卡在发改委那了
对“两桶油”来说,这个活口的放开,是有竞争意味的。
据业内人士称,该方案出台后就立即遭到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集团强烈反对,这也是原油进口配额迟迟无法下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原油进口配额的角逐中,财政部很快落实了国务院的政策,将地方炼化企业1000万吨的原油进口配额纳入了2013年的财政收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