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屹:生物柴油原料难题亟待破解
添加时间:2014-01-08 14:28:43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发展生物柴油产业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生物质能建设重点,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年利用量期望在2020年达到100万吨。利用餐饮和废弃动植物油脂作为生产原料,实现“变废为宝”,得到社会资本的追捧。一度以来,生物柴油企业超过300家,但由于生产原料难以获取,可以正常生产的企业已不足30家,发展前景充满挑战。
生产原料难以获取大致可以归结为两方面原因:一是生产原料物理供给不足,表现为生产供应能力不足,而不是缺乏生产供应意愿,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二是生产原料经济供给不足,表现为生产供应能力充分,但由于原料价格高,可以购入的原料数量少。作为生产原料,餐饮和废弃动植物油脂的获取不应归咎为物理供给不足。当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指向了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经济供给不足。作为废弃油脂的一种特定类型,地沟油在原料市场中需求旺盛。生物柴油企业只能出价4500元/吨收购地沟油,否则将难以实现盈利,但餐饮企业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卖到5000元/吨,由此出现餐厅企业有大量地沟油出售,但是生物柴油企业只能“望油兴叹”。
面临着价格居高不下的生产原料供给不足,生物柴油产业该何去何从?生物柴油企业是否应该顺应市场淘汰机制?答案是显然的。作为环境友好型的新兴产业,生物柴油产业应得到更大的支持;作为环境友好型企业,生物柴油企业的市场地位应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在现实的餐饮和废弃动植物油脂回收市场中,生物柴油企业的环境友好型身份没有得到完好认可,不仅如此,甚至连合法性的身份都没有得到重视。餐饮企业以超过生物柴油企业收购价格水平出售的地沟油多数流向了非法油品生产单位,通过滤杂、去色、调和等一系列处理后,再次成为普通消费者难以辨认的食用油。当市场监管和处罚制度不健全时,合法企业如何能够“竞争”过非法企业?事实上,这只是在特定市场制度下的一场不公平竞争。
打击非法企业和生产的行动一直都在进行,每一次的打击都给水深火热中的生物柴油企业注射了一剂强心针,也让这些企业的经营业绩实现短期改善。打击非法企业和生产的长效机制也在建设中。诸如北京市为了打击地沟油流向食用油,在各区对地沟油的特许经营,每个城区只允许两家中标企业收集和处理。上述行动和机制建设有助于加强地沟油的源头管理,但为杜绝回收后的地沟油流向非法用途,应加强对回收企业对地沟油使用和出售的监管和防范制度建设。
改变生物柴油企业环境友好型身份未得到市场充分认可的困境需要制度措施创新。借鉴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绿色认证”做法,诸如瑞典绿色电力认证制度。首先,对生物柴油企业进行“绿色认证”,通过认证的生物柴油企业可以获得“生物柴油绿色标签”;其次,要求餐饮企业必须获得“生物柴油绿色标签”才拥有废弃的动植物油脂排放权;为此,餐饮企业需要向生物柴油购买“生物柴油绿色标签”,并公开张贴。通过制度创新,一方面建立餐饮企业与生物柴油企业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可利用餐饮场所创新环境保护宣教方式。
发展生物柴油是新能源革命和环境保护运动双重驱动下的产物,既要破解生产原料供给不足的制度制约,更需要得到全社会一致的认可,从而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