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气”工程:多方利益如何兼顾
添加时间:2013-12-12 09:05:02
来源:国际燃气网
随着雾霾天气向全国范围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燃煤成了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由于天然气具有煤炭无法比拟的清洁高效的能源优势而被“煤改气”的呼声推到前台。
随着北方供暖季的到来,京津冀、青海、甘肃、新疆等10多个省区市纷纷实施“煤改气”工程,来应对供暖与治污的双重考验。然而,一时间多领域大范围的用气需求使得燃气发电供暖企业遭遇气少价高的阻梗。
国家发展改革委透露,今年全国天然气经过各方努力挖潜后,仍有100亿立方米左右的缺口。据悉,巨大的缺口既因各地煤改气、油改气等工程集中上马而引起的气源紧张;又因国内调峰能力差所致。
为解决气荒,本月2、3日,国家发改委连发两则通知:要求制定一揽子保障资源供应方案,要求多措施增加供应、确保民生重点需求、减少工业用户用气、避免燃煤替代战略挤占过多气额。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也向媒体表示, 随着西气东输三线的建设、中缅天然气管道的投入运行以及中俄天然气管道框架协议的签署等,中国天然气资源供给将日渐充足。但横在发电和供暖企业面前的高气价问题仍是道坎儿。
即使不久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将天然气上网价格从0.78元/千瓦时提高到0.82元/千瓦时左右。但据业内人士测算,天然气发电成本仍需0.79元/千瓦时左右,显而易见,微利甚至亏损的窘态使电企不愿推广燃气发电。
“在我国燃气发电应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补充’而非‘重要组成部分’,燃气发电的规模应根据所处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大规模发展然气发电产业的思路是错误的。”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煤层气、致密气、煤制气、页岩气不能有效支撑我国燃气产业健康发展前,天然气发电行业应在产业总体规模上加以调控。”
据悉,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建议,应当对中国火电企业增加相应的环境成本,提高煤电上网电价成本,使得让成本较高的天然气发电能具有竞争力。然而,宛学智则认为:人为剥夺火电企业的盈利能力恐引发火电行业、煤炭产业大崩盘,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并非完全由传统能源行业所造成,短时期内利用高压政策缓解环境压力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能源结构调整工作还需稳健有序地开展,否则非但无法解决环境问题,还有可能导致电力供给能力下降。
在供暖方面, 据新华社记者采访太原市大马、小马、北张等“煤改气”社区后发现,几乎每个村庄的今冬供热欠账都达到千万元以上;山西崇光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给太原市小店区4个城中村约200万平方米的燃气供热改造工作,该公司负责供热的张福柱表示,今年采暖季5个月总计运行费缺口约5000万元,尽管,天然气价格从去年的每立方米2.26元涨到今年的每立方米3.6元。由此可见 ,不仅是用户还是供暖企业都面临资金压力大的难题。
宛学智认为:价格机制扭曲、行政干预过多是导致燃气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价格上涨对政府部门、国企、民企、普通居民都没有好处,供暖运行费用的大幅攀升会造成“多输”的局面。以人口、供暖面积为主要标准测算的管道改造项目、居民新增支出会大大增加,部分地区供暖效率会有所下降。
燃气发电和供暖企业都希望,要么政府提高电价和供暖费,要么加大对企业的财政补贴。然而,政府却左右为难,面对严峻的环保压力治污步伐又不能停滞不前。那么,环保、民生、企业效益三者之间政府如何兼顾?
“提升上网电价和加大补贴都是下下策,两个措施都无法解决燃气发电成本高企的问题,而该问题的根源是燃气需求被人为放大、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国企寡头垄断、价格体系严重失调,‘煤改气’在理论上行得通,但在现实中却无法有效落实,至少我国页岩气产业大爆发前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宛学智表示,国家层面也已提醒部分地区谨防“煤改气”工作盲目推广、无序开展,北方省市受雾霾压力会加大天然气项目的上马力度,而南方各省市在遭遇到燃气供给不足时会陆续缩减燃气发电规模。
因此,国家发改委日前的两则通知也要求煤改气等天然气利用项目不能一哄而上。“有关部门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深化国企改革、加快油气改革、促进资源价格调整工作必须尽快落实。 ”宛学智进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