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堪称中国碳交易市场元年。
深圳碳交易市场于今年6月18日正式开市交易;不到半年后的11月26日、11月28日,上海和北京也相继启动碳交易。
三地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基本一致,将碳排放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根据控排企业历史排放水平与行业生产基准水平来确定各个企业的年度碳配额。
控排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购入或售出其相对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碳配额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即通过市场的作用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不过细看三地交易规则,还是有基于三地不同风格而产生的差别:上海规范稳妥的海派风格,深圳步子总是快一拍,北京央企交易均为大手笔。
上海:交易细则完善
相比深圳的激进和北京的灵活,上海碳交易市场则胜在交易细则之严谨,可称滴水不漏,规范先于开拓。
比如深圳碳交易市场虽然今年6月即率先开闸,但具体的管理暂行办法却在几个月后才公布;上海则在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始之前就公布了详细的交易细则。
此外,上海碳交易市场并没有开设场外交易,以保证线上平台的运行。
和北京、深圳碳交易试点市场一年一发的情况不同,上海则是一次性发足三年配额,以拉长企业自主调配配额买卖以履约的时间窗口。
上海也是唯一一个,针对未按规定履行配额清缴义务企业做出了处罚规定的试点市场。
按规定,上海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每年都要进行配额清缴,未按规定履行配额清缴义务的,由市发展改革部门责令履行配额清缴义务,并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深圳试点并没有强制企业每年清缴,而是到2015年再执行清算。
深圳:开个人投资之先
深圳在交易规则上最为开放和大胆,是唯一对个人投资者开放的碳市场。深圳碳市场中碳价格也在过去半年出现了剧烈波动。
在今年9月中旬时,深圳碳价从开盘价的28元/吨涨至最高92.95元/吨,国庆假期后又现过山车行情,价格飙升到130.9元/吨峰值后又大幅回落到80元/吨价位。
相比这个价格,上海碳交易市场启动时的建议价为25元/吨,北京碳交易线上交易开盘价则为51.25元/吨。
这除了与个人投资者参与有关之外,还和深圳碳市场采用的定价点选交易方法有关系。
定价点选交易方式是指交易参与人按其限定的价格和数量进行委托申报,其他交易参与人对该委托进行点选成交的交易方式,这就意味着价格和数量要完全匹配之后才可以成交。
比如卖家A挂出一笔100吨、每吨100元的买单,卖家B挂出一笔50吨、每吨150元的买单。而买家C却只想买一个小份额的配额,他就有可能选择碳价更高但数量更小的卖家B,即这笔碳交易不得不在一个更高的价格成交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深圳市排放权交易所开设了部分成交功能,即买家C依然可以选择购买卖家A每吨100元的50吨配额。
深圳排交所总裁陈海鸥说,定价点选的方式确实有不合理之处,碳交易更接近是一个生产要素,更像大宗商品的交易,深圳将改变交易方式,将采取现货的方式,以更多现货交易来支撑。
北京:交易方式多元
在交易方式上,相比深圳、上海的定价交易,北京还推出了类似于拍卖性质的竞价交易,并且在线上交易之外还有场外交易。
根据规定,关联交易、超过一万吨的大宗交易和经相关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都需采用场外交易方式。交易参与方通过协议交易,并需在交易协议生效后到北京环境交易所办理碳排放配额交割与资金结算手续。而且除了管控企业以外,虽然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但北京允许机构投资者入场交易。
比如中信证券和大唐国际股份、中石化集团和京能集团在北京碳交易市场开闸当天完成的两起交易都属于有机构投资者入场的场外交易。
北京碳交易还明确可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企业排放量,1吨核证自愿减排量可抵消1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核证自愿减排量作为配额交易的补充,使用比例不得高于当年排放配额数量的5%。其中,本市辖区内项目获得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必须达到50%以上。这就相当于在自愿减排市场和配额交易市场之间打开了通道。
另外,相比深圳和上海碳交易市场对碳排放配额涨停板幅度分别有10%和30%的涨跌幅比例,北京不设交易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