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发电燃料之忧
添加时间:2013-11-21 15:07:01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
世界首家将生物质能源开发与荒漠化治理有机结合并投入运行的示范项目(又称沙漠来电项目)——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正陷入发电燃料之忧。
该公司副总经理罗卓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在为原料不足自怨自艾,他称公司从2009年至今一直亏损。
在沙漠中发电,以何为原料?罗卓文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说,该项目实行租用内蒙古毛乌素沙漠中当地牧民的荒沙地、雇佣其种植沙柳植物,收购农牧民经平茬后的废弃物,作为原料进行发电。但在实际过程中,他发现原料不足制约了电厂的"发展".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于2007年5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于2008年11月16日一号机组并网发电,2008年12月31日二号机组并网发电,2009年2月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其使用的发电原料是在内蒙古毛乌素沙漠中生长的沙生灌木沙柳。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提供的资料显示,项目在最初的几年,主要依靠沙柳,而当地牧民种植沙柳的积极性并不高,大部分为自然生长,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乌审旗和伊金霍洛旗,总量约为11万吨左右。
"一台发电机组年需燃料量约为11万吨,现有沙柳远远达不到两台发电机组燃料的需求量。"罗卓文说,在此情况下,公司开始进行生态灌木能源林建设,以每年10余万亩的速度在毛乌素沙地腹地开展大规模的沙柳种植工作。通过大规模的造林,平茬后为生物质电厂提供原材料保障。
然而,困难依旧重重。罗卓文说,在生态林从种植到成材的三年时间,生物质热电厂的燃料来源主要是通过收购为主。但由于当地沙柳供给量不足,限制了两台机组同时发电。
"目前只有一台机组在发电,每年的沙柳只有4-5万吨,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开拓燃料渠道,收购旱柳、葵花皮、竹胶板、稻壳等,以此满足生物质热电厂一台机组的原料供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生物质发电是以农林剩余物作为燃料的发电技术,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是中国第一座灌木生物质发电厂,亦是全球首家半干旱地区利用沙生灌木平茬等生物质进行直燃发电的示范项目。
罗卓文告诉记者,尽管原料不足制约了热电厂的发展,但该项目发电产生的废烟气通过技术手段又被重新用到了公司的螺旋藻的养殖产业上,不仅实现了废气的价值性利用,节约了生产成本,还创造了新的商业价值。
他认为,2014年,公司种植的"生态林"一旦可以平茬,即可解决公司的燃料之困,世界首家"沙漠来电"项目即可产生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