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重申特斯拉安全性 阐述未来相关行动计划

添加时间:2013-11-21 10:40:34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日前,据外国媒体报道,特斯拉(Tesla)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周二发表博客,详解解释了旗下电动车起火相关事宜,并阐述了未来的相关行动计划。

  以下就是马斯克博客主要内容:

  十年前我们创建了特斯拉,如今我们的目标仍一直未变:那就是加速可持续交通工具的诞生,尽快向市场推出符合大众市场的电动汽车。如果我们早点能够生产这样的汽车,那我们肯定早就生产了。但是,对一个从未生产过汽车且无规模经济和只有一种技术的创业型企业而言,及早的生产出一辆电动汽车,那是不太可能的。无论外观怎么样,实际上我们的第一款产品都非常昂贵,因此我们决定先生产运动汽车,因为看上去这样的汽车似乎更有与汽油动力车辆相竞争的机会。

  我怀疑,这可能被误解了。特斯拉认为市场缺少针对富人的运动汽车,因此我就制定了特斯拉的“三步走”计划,以此让公司生产出具有市场吸引力和消费者承担得起的汽车。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在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因此我们就自然地会对相关情况展开高水平的严格审查。由于新科技的标准要高于此前,因而这种严格的审查也是非常合理的事。但是,我们也应当制定一些合理的限制,规定这样的标准到底应当高到何种水平,我们认为,近期大量的媒体对此已经炒得过多了。

  与传统的汽油动力车相比,特斯拉Model S的火灾隐患是怎么样呢? 
       自Model S汽车于去年进入量产阶段以来,仅美国就发生了25万辆汽油动力车着火事件,导致了400多人死亡和1200多人严重受伤,但是,目前为止只有三辆Model S汽车起火,而且只是发生了严重的撞击之后,而且也未引起人员伤亡。很明显,媒体对此报道不实,特别是那些不专业的媒体,更是断章取义,没有从实际的数据出发。

  实际上,汽车动力车的油箱拥有的能量大约是我们电池组的10倍,另外,Model S电池的16个模块之间也安置了内部的防火墙,此外在电池组和乘客座位之间也有防火墙,这就有效地限制了火势的传递,这种火势传递的概率只有汽油电动汽车的百分之几。

  安全性如何?

  我们最担心的事情并不是汽车的安全性,毕竟这个问题可以很容易地加以解决,我们最担心的还是客户及其家人的安全。根据Model S汽车目前为止的记录来看,由电池引发火灾的事故还没有引发人员伤亡,而其它动力类型的汽车呢?这一记录时间已经够长了,足以让我们对Model S汽车取得的业绩感到非常自豪。美国政府机构相关的数据也表明了Model S事故中对客户的安全保护要强于其它任何动力类型的汽车。

  今后更多的行动:

  我们认为,目前的证据已经相当充分,足以表明目前公路上还没有什么汽车能够比Model S更加安全。今后我们还将采取以下三大具体行动。

  首先,我们将及时地更新气垫,从而帮助更好地扫清高速公路上的障碍,这样肯定会减少汽车底部受损的机率,此举并非是为了改善安全性。从理论上讲,Model S汽车火灾伤害的概率已经很小了,目前的事故人员死亡率仍是零。另外,我们还将在明年1月更新一款软件,这将有助于驾驶员更好地控制这个气垫。

        第二,我们已经要求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尽快对火灾事故展开调查。如果调查能够发现一些可以进一步真正提升乘客安全的因素,我们将立即在新车中进行改进,并免费更换到所有已经生产出的汽车中,当然我们认为这种发现几乎不可能。由于Model S的火车事故概率要大大低于易燃汽车,以及而且Model S的火灾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的调查可能是徒劳。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更大的风险,如果调查产生了有关电动汽车的错误论点,那么这将可能导致可持续交通工具诞生延迟,而且还增加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甚至可能会因此给世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一点是绝不容许发生的。

  第三,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非常相信Model S汽车火灾的风险很低,我们将修订我们的保险政策,以增加火灾赔偿,即使这一火灾是由于驾驶员操作不当所致。如果Model S车主不是故意破坏汽车,我们就会按章赔偿。我们的目标就是削除用户对此类事件的成本担忧,并保证Model S汽车长时间的最低保险成本。无论如何,特斯拉将承担相应的成本,而不是由买家来承担。

  上述行动将得到彻底执行,这也是为了明确我们对自身产品的自信,同时也是为了消除业界对我们汽车产品技术和安全性相关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