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节能标准将出台 绿色建筑提速分布式新能源“入户”
添加时间:2013-09-18 14:21:44
来源:中国能源报
不久前召开的绿色屋面系统技术主题论坛上,有消息透露,住建部正酝酿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稿)。
据悉,与该标准的2006版相比,该标准的修订稿或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评价方面,明确区分了设计阶段和运行阶段,并采用了评分的方法,以总得分率确定评价等级。
绿色建筑行动有望实质性开启
从中国绿色建筑协会了解到,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总结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该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自2006年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累计评价项目数量近五百个。该标准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和编制的重要基础。
中国绿色建筑协会的一位专家指出,“十一五”以来特别是从“十二五”开始,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对该标准的修订工作于2011年提上日程。目前,在经过公开征求意见的阶段后,修订稿已基本形成。
按照相关规划,我国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这预示着中国绿色建筑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今年初,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规定,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如果没有与实际接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再宏伟的规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此次酝酿出台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看作是绿色建筑行动规划进入实质性实施的开始。”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将有力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应用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是绿色建筑的最终追求,在建筑业内看来,绿色建筑如果采用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垃圾发电、地热发电等,以解决自身所需的替代能源问题,那么绿色建筑就能够大量减少碳排放。
万科地产的一位负责人说,万科住宅小区替代能源的目标是达到8%。如果各种政策到位,甚至可能达到15%。精装修、住宅产业化、绿色能源科技,这是万科低碳建筑发展的“三步曲”,其中,清洁的分布式能源使用是重中之重。
天津一绿色建筑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的项目采用了清洁能源和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低温热水发电系统、带伺服光导系统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这些系统提供的电能、热能、光能完全能够维持建筑自身运转。在照明方面全部采用了节能LED灯,其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自然光条件等进行亮度调整。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表示,绿色建筑的推广可以有力推动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国内绿色建筑的提速也将极大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建设,甚至对扭转光伏产业过分依赖海外市场的困境都会有所帮助。
不过,有光伏生产商表示,城市中一些居住建筑虽然采用太阳能系统绿化屋面,但传统的做法是安装式,大量采用玻璃基板的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组件,借助支架安装在屋面,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而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太阳能屋面的发展方向,柔性的光伏组件,可像防水卷材一样直接铺设,与屋面完全贴合,加上重量较轻,对原有屋面构造没有任何破坏。
“绿色建筑推广有望将太阳能应用真正带入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正确轨道。”上述光伏生产商表示。
推广还需迈过绊脚石
目前,建筑已与工业、交通并列为三个“耗能大户”。我国每年新建的20亿m2的建筑当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近500亿m2建筑,其能耗已超过5亿吨标准煤。
“中国绿色建筑比例尚不足1%,核心技术缺乏、社会认知度不够、节能标准偏低、政策配套不完善等被认为是阻碍绿色建筑普及的绊脚石。”中国绿色建筑协会的上述专家认为。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曾贤刚表示,应加强绿色建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注重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
北京一建筑节能改造公司负责人表示,一个建筑的建设周期往往只有2年至3年,而使用时间却可长达数十年。前期建设成本的略微升高,换来的是今后数十年更低的运营成本。绿色建筑的推广,也需要人们转变观念,更多地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进行取舍。
此外,绿色建筑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有些项目在设计阶段获得了很高的节能评价,但是到运营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营能力,往往达不到预期的节能减排目标。”中国绿色建筑协会的上述专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