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日,201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果展览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展厅举办。上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从国家开始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来,各部委为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出台了多项补贴政策,为企业开展相关研发工作投入了大笔资金。企业也应该将其成果展现出来,给纳税人一个交代。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家为了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项目下发的补贴规模以千亿计算。但是这些补贴花到哪里去了?有何成果?是否存在问题……这些值得我们去反思。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
补贴花在哪儿是一笔糊涂账
近年来,国家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了大范围、大规模的补贴。对企业的补贴去年12月份就发下去了,但是这却成为一笔没有监督的糊涂账。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那四个和尚什么情况可想而知。目前有关新能源政策的出台都是由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和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有跨部联合机制,中国却没有,所以监督补贴花在哪就等于胡扯。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2年就表示,将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尽快成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但是到如今却都没有下文,政府新领导班子刚刚上任,可能有关部门领导的屁股都没有坐热呢,根本没人再谈此事。四部委的权限机制截至目前没有划分清楚。去年“十城千辆”工程验收,不都是临时拼凑的专家吗?如果要监督这笔费用,也只会临时找一些专家。
而且我认为,在政府下放补贴时,如果没有严格的机构监督难免会有暗箱操作行为,更有可能让那些真搞科研的因为缺钱而没出成绩,有钱的却只会花钱而干不出成绩。
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
谁真干谁假干都能看出来
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国家有明确规定,企业什么车能拿补贴,什么车不能拿补贴都有目录。2012年10月,工信部发出专门通知,要求各省市上报符合条件的20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按照工信部的通知要求,企业如果申报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要在2015年以前,全新平台的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车速不低于100公里/小时;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在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下的汽车燃料消耗量优于乘用车第三阶段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不少于30%;纯电动商用车最高车速不低于80公里/小时;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最高车速不低于80公里/小时,在纯电驱动模式下续驶里程不低于50公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所有车辆必须加装远程信息诊断系统进行车辆安全状态的监控。企业要想获得补贴,必须满足这些标准。
虽然现在通过项目申请的企业也很多,但问题是,企业补贴拿了好几年,车却没在路上跑起来。此时,谁真干谁假干就能看出来。去年12月底“十城千辆”示范城市验收,企业有多少车、干了多少事,大家都清楚,真干的企业就能拿出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
电动车市场化机会面前不要坐等补贴
从数量上来看,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应该不会达到设想的目标。但我觉得新能源汽车在2013年会出现一个转折点。
我们市场产业化的速度会加快,在多重作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大的形势下,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储备,包括中国车企私下观念的转换,我认为2013年会是一个大的转换。从2013年开始,2014年我国电动车、新能源汽车的步伐会大大加快,这是趋势。
过去我们对电动汽车的认识不统一,业内外也有不同的声音,这么多年来大趋势逼迫汽车产业开始转型,车用动力由内燃驱动向电驱动转变,我觉得这个变化和趋势已经在业内外达成共识。所以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是生产力带动生产关系催化的作用。
目前来看,我国大客车的混合动力已经在业内常态化,而且成为世界第一。现在包括插电式、包括纯电动、包括混合动力轿车的速度也在加快。从我亲身考察的企业的实力来看,2013年是市场技术的导入期,过去我们还是实验化,明年新能源汽车批量进入市场机会很大。像北汽、江淮、长安,已经不是示范运行的概念了,而是真正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现在与以往不同,过去新能源汽车主要依赖奥运会、世博会、十城千辆那种示范运营,现在企业要批量得将各种车型投放到市场,开始逐步接受市场的检验。
在这情况下,企业应该增加自己的产业阅读能力,提前认识到未来的市场变化,不能只坐等补贴,而要积极主动加强在战略领域的研发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