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笔冰蓄冷空调的节能环保账
添加时间:2013-09-13 14:01:58
来源:制冷快报
人类社会前进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利用新技术改善生活条件的过程。技术不断创新,也在不断老化,不断更新换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旧技术的应用会催生新的市场空白,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新的、更加先进的、更加人性化的技术来填补。冰蓄冷技术的应用就是为了解决日益凸显的电力供求的矛盾。
我国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后,电力能源消耗急剧增加,用电量每年以5%~7%的速度增长。尽管电力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可是仍然满足不了经济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据国家电网最新数据显示,城市空调用电是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些大中城市空调耗电已占到高峰用电量的40%-60%。电力供求矛盾之所以如此突出,原因在于电力资源供应持续稳定与用电消耗波动的特点。在电力的生产端,电厂是全天候持续发电的,发电能力也是固定的、不会轻易改变。如果发出来的电用不完,用于发电的原煤只能白白烧掉(我国目前83%的电力是依靠火力发电,每年用于发电的燃煤约14亿吨;同时发电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硫约为3500万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0%以上,环保部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国土被酸雨污染)。而电力的消费端,由于整个社会用电结构不合理,用电高峰和低谷负荷相差较大,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及众多设备的闲置,这样就形成了电力白天不够用拉闸限电,而夜间用电低谷电力浪费达到60%的现象。
如果单纯为了满足峰值时的用电需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部门只能不断扩大电力生产规模,这就需要增加大量的基础性投资,随之而来带来能源的大量浪费。因此电力部门在全国范围实施了移峰填谷政策,鼓励充分利用夜间电力、降低白天电网负荷、调整用电结构、平衡电网,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以北京为例,白天高峰电价为1.36元/千瓦时,夜间低谷电价为0.28元/千瓦时,峰谷电价调整政策使得峰谷电价比价扩大到了到近5倍,只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冰蓄冷技术,才能改变电力结构严重不平衡的现状。
空调制冷大市场专家介绍,所谓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负荷、低价的电力制冰,将冷量以冰的形式储存在蓄冰装置中,在白天高负荷、高电价时,将储存的冷量融化释放出来供建筑物供冷的成套技术。冰蓄冷空调利用不同时段的差别电价,为用户大幅降低空调运行费用,通俗概括就是“用晚上2毛多钱的电,做白天1块多钱的事”。
发达国家对冰蓄冷技术的应用已经有多年的成功经验。在欧美,70%以上的建筑物在使用冰蓄冷技术;日本使用冰蓄冷系统的建筑物大约已有10万个以上;韩国3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项目就必须要强制安装冰蓄冷空调系统。截至2008年,冰蓄冷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远不尽如人意。国家统计局和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约400万个使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建筑中,所有蓄冷项目总计只有600多个。但到2009年,这一现象有了戏剧性的变化,一年的项目量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
对蓄能技术需求的急速增长与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蓄能技术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并成为《国务院能源政策白皮书》三大节能减排支撑技术之一;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网、建设部等于2004年联合出台全国电价的峰谷差、政府补贴等一系列大力支持蓄能产业发展的硬性政策;国家电网“十一五”期间要求在商业、非工业用户中推广蓄冷空调,计划投入1700多亿元来削峰填谷,实现转移电量3776亿度的目标,而冰蓄冷蓄冰空调技术是重要支撑手段。
蓄能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政策的青睐,与它无以替代的节能效果直接相关。让我们来算一笔环保账:在10万平方米写字楼中应用冰蓄冷技术,增加空调投资仅约350万元。但是,一年就能够为用户节约电费128万元,因此投资回收期仅为2.7年。尤为重要的是每年可为国家减少燃煤消耗106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8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2吨。按一辆汽车一年平均行驶1.5万公里,碳排放总量4吨计算,相当722辆汽车一年的排放。按每亩人工林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计算,相当造林1578亩。按中国目前每年新增的公共建筑面积3亿平方米都采用冰蓄冷技术,每年可以节约电费38.4亿元,节煤31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6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2万吨,相当217万辆汽车排放,种树47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