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风春:要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添加时间:2013-08-27 09:07: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1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指导“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建立,制定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和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就地和迁地保护取得显著成绩,国际合作有力推进。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提升到中国国家宏观战略高度。
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技术专家张风春博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应该一味地保护而放弃利用,而是应该注重可持续利用。
记者: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的因素有哪些?
张风春:我把它分成两类,一类为直接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对生物多样性发生作用,如气候变化,过度开发、利用、放牧及各种污染。另一类就是深层因素。可以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淡薄,法律、法规、政策不到位,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缺失以及贫困等。这些因素不会对生物多样性直接产生作用,但它会影响其他因素。
记者: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张风春:这大约可以分两大类,一个是就地保护,就是生物多样性原来在哪儿就在哪儿进行保护,像保护区就属于典型的就地保护。还有一种叫迁地保护,也叫移地保护。迁地保护就是把动物或植物,主要指的是珍稀濒危的或是价值特别大的,在野生环境下很难自己延续下去的把它换一个地方,或者进行人工繁殖,或者进行人工保护。
记者: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张风春:可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远远地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保护效能。2012年,我国总的保护区数量是2669个,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9%,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平均水平是12%。从保护区角度说,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以保护区为主的保护网络,使一些主要濒危、珍稀或者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基本上得以保护。为什么说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保护效能,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缺少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但缺乏协调和沟通。目前有很多部门都管生物多样性,各自按照各自的职责对保护区进行规划进行管理,但缺乏协调和沟通。还有一个原因,保护区本身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记者: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张风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或社会环境的改善都应协调一致。2011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指导“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建立,制定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和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就地和迁地保护取得显著成绩,国际合作有力推进。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高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应该一味地保护而放弃利用,这样的保护是消极被动的保护,长期下去会影响到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更应该注重可持续利用。
记者: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张风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物种,或者不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标准都是不一样的。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做了很多尝试,为各种可持续利用开发了一些可持续指标体系。如果国家将指标体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样重视起来,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威胁做到防患于未然,那么就是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