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来看,“新旧”能源间利益与责任博弈的结果,必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但从长远来看,所有人都会从可再生能源中受益,因为我们呼吸的是同样的空气。
沿着京张高速向西北方向行驶20公里,进入北京延庆县,如果天气不错的话,你可以看见一片片白色的风车矩阵,这些雪白的风车犹如身披战衣的未来战士一般,驻守在狭长的官厅水库两岸,这就是北京的官厅风电场。峡谷内,风机转速很快,但风电发展之路却并不像转动的风机那样顺畅。
经历5年大跃进
官厅风电场项目是2006年8月得到的核准,由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落实《申奥项目》中的绿色能源类项目。土建工程开始于2007年年初,到2008年1月18日正式并网发电,整个建设工期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官厅风电场平均每天可向电网输送绿色电力30万度,满足10万户家庭生活用电需求。根据测算,官厅风电场启用后,北京市相当于全年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二氧化硫782吨、一氧化碳11吨、氮氧化物444吨,同时节约煤炭5万吨。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后,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一部分开始有了长足地发展。但在我国,直到2005年前后,由于相继有利好政策释出,中国的风电产业才迎来发展良机,其中最为重要的利好之一当属2006年国家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
该法要求,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并且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比传统电源要高。产多少就能卖多少,这无疑给了风电投资者们极强的信心。
“当时的电价和造价等结合起来,是有盈利的,只要商业模式成熟,自然而然就发展起来了。” 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辉就亲历了这一场“大跃进”。
“从2005到2008年,四年不到,国内的风机制造厂就达到了100多家,许多人是从国外买回一张图纸,图纸还没看懂就投标去了。不管是谁只要有风机,只要你敢跟我签合同就可以建风机厂。”李明辉说。“五年前,内蒙的省际大道两旁还基本没什么风机,现在你一路开车过去,看到的全是风机。”
可以说我国风电用5年多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15年的发展历程,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统计,2012年底我国风电并网总装机6083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风电发电量1004亿千瓦时,首超核电,成为继火电和水电后我国第三大主力电源。
尽管发展迅速,但风电的利用效率并不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2年,风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全国平均为1890小时,较2011年下降30小时,个别省(区)甚至下降到1400小时左右,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矛盾。
尴尬的“弃风潮”
经历了5年时间的“大跃进”,风力发电发展遭遇瓶颈。“弃风在意料之中,但没想到来得这么迅猛。”李明辉说。
我国风力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电力负载极不匹配,传统的“三北”地区(西北、东北、华北)有着丰富的风力资源,但电力负荷主要集中在沿海等经济区。近年来,高度集中在“三北”的风电开发开始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就地消纳能力有限、电网送出能力与发电量无法平衡等问题,“弃风”现象开始凸显。
根据去年9月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全国弃风超过100亿千瓦时,弃风比例超过12%,相当于330万吨标准煤的损失。风电企业因为限电弃风损失达50亿以上,约占风电行业盈利水平的50%。
“电是无法储存的,用户用多少电就得发多少电,多余的电如果输送不出去就是浪费。”李明辉在一张内蒙电网图上给记者解释,“例如整个蒙西电网火电装机容量3300万千瓦,其中供热机组1780万千瓦,占火电装机的53%,风电装机987万千瓦,电源结构比较单一,加之地区负荷增长缓慢,供热期电网调峰能力严重不足。但如果要送到华北电网,目前就只有两个通道,而这两个通道的容量不到400万千瓦,所以说风电弃风较多。”
由于风机大规模的建立,但是电网设备没能及时跟上,因此部分风场会被强制限制发电量。李明辉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限电,到去年可以说达到了近年来的一个高峰,实际的弃风比例可能比见诸报道的要高,仅京能这几年每年限电量损失就高达几个亿。
电网接入受限只是导致“弃风”现象的原因之一,还有一部分阻力来自于传统火电项目背后的利益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