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弃风问题是风电补贴调整的前提
“据说,国家要重新评估风电补贴标准了。”几家风电开发企业高管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2009年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在此前5次风电特许权招标摸底的基础上,按照风资源区域确定了每千瓦时0.51元、0.54 元、0.58 元和0.61元的四档风电上网标杆电价。在各省脱硫燃煤机组上网电价的基础上,按此标准补贴风电。
四年来,风电产业规模超6000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风电设备价格也从每千瓦8000元降至目前的不到4000元。补贴随风电产业发展变化而动态调整理应无可厚非,但这一消息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业内的激烈讨论。
降补贴恐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9年CDM市场非常好,CDM收益占企业利润来源一半以上。每吨二氧化碳减排量能卖10-12欧元,折合每度电近一毛钱。眼下CDM市场不景气,收益折合到每度电甚至不足一分钱。”一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这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极大影响。
此外,新项目开发成本大幅提高。一家风企副总工告诉记者,风电开发从2011年开始大举南下,南方的地价高、地质复杂,建设运输成本高,最重要的是风资源条件差,6米/秒以上的风很少,有的项目仅仅是2-3万千瓦,规模小自然经济性差。“我们之所以现在一些新项目微利也硬着头皮做,就是等待行业的大环境能好起来。”他无奈地说。
“主机每千瓦的造价确实每年都降,但其他固定成本投资都是走高的。特别是随着低电压穿越、无功调节、功率预测等并网新技术规定的出台,风电企业需加大投资成本。”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财务总监说,“过去的老项目,都是按照当时的电价测算20年生命周期成本,如今行程过半,若降低补贴,对老项目来说是不公平的。技术进步带来成本下降受益了新项目,老项目的成本依然很高,且运维成本随时间不断增加。”
让企业最头痛的莫过于弃风限电。从2009年开始,弃风限电形势逐年加剧,去年因各种原因叠加全国弃风限电200亿度,这就意味着开发企业100亿元的收入白白随风而逝。“你想想,还有很多过去的补贴依然没有兑现,地方税收优惠陆续取消,如果再调低补贴,风电产业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了。”一企业高管苦中作乐说,“我看,要是调整补贴,那就给我们调高点吧。”
补贴目的应是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补贴标准确实应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进行调整,但目的应是促进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北地区限电严重,2011年国家能源局提出风电产业向中东部转移。战略转移通过补贴来促进,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一位行业资深专家说,新疆的风电标杆电价是0.51元和0.58元,当地脱硫燃煤机组火电电价是0.25元,国家每度电补贴0.26-0.33元。广东的风电标杆电价是0.61元,当地火电上网电价0.521元,国家补贴才0.089元。“既然鼓励中东部近负荷地区开发低风速风电,且企业又有实际困难,不妨把西部的补贴力度调到东部,一定会促进中东部加速发展。”
同理,光伏发展也需要合理的补贴调节。西部大型光伏电站1元的标杆电价,需要国家补贴0.6元左右,且远距离送电。而分布式光伏的主战场在中东部,据称补贴将定为0.42元,被认为偏低难以真正启动市场。
“过去,风电和光伏的补贴都是唯资源论,现在看已经过时了。西部风场和大型光伏电站补贴金额高、且需要远距离外送,经济性差。为什么不以补贴为经济杠杆,刺激中东部风光产业发展,就近拿到电量呢?”一位业内人士称。
提高补贴效率是关键
调整可再生能源补贴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四年来的首次提出。
“据说,去年就有调低风电补贴的风声,但鉴于弃风限电严重,后来不了了之。”一位接近发改委人士称,“今年再提,因有人说弃风有所缓解,且产业发展难题不应由国家补贴解决。深层次的背景可能是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缺口巨大,通过降补贴为产业降温,同时减少拖欠。”
但是,业内权威专家认为,可再生能源补贴最根本的原则是,用最少的补贴规模拿到最多的电量,即通过提高补贴效率促产业发展,而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工程。
“今年上半年弃风限电问题依然严重,绝大多数开发企业经营状况仍不乐观。如果目前不顾现实情况盲目降低补贴,整个风电产业将陷入全面亏损的境地。”一位资深专家称,“合理调整西部补贴,提高东部补贴,或许是一种调整的思路和方向,但具体如何操作,需要进行认真科学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