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海上风电陷困局 现有发展模式待改变

添加时间:2013-08-12 14:37:43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 

     《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2015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但是,“十二五”已经过半,海上风电却发展艰难,甚至3年前公开招标的首批4个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至今无一动工。

    “"十二五"完成5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装机看来很困难。”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表示,“海上风电困难很多、成本很高,但这些都不是海上风电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些困难都不是突发性的,而是必然存在的,开发商在做调研的时候就应该预料到。为什么首批4个特许权招标项目全部没有动工?为什么海上风电热火朝天的势头变成了圈地?为什么第二批特许权招标一再推迟不见消息?根本原因是中标企业赚不到钱。”

    “海上风电非常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发展,而且要尽快发展。但是现在特许权招标的模式,竞标时各大企业压价无底线,施工时理由多多无期限,这种状况必须要改变,否则海上风电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林伯强说。

        海上风电雷声大雨点小

        2010年9月,国家能源局组织了江苏省盐城市海域4个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这是我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总建设规模100万千瓦。

       2011年6月,国家能源局又在江苏南通召开的全国海上风电工作座谈会上放风:国家能源局将于2011年下半年启动第二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的招标准备工作,预计2012年上半年完成招标,总建设规模将在150万-200万千瓦之间。

        当时,这两次招标被视为我国海上风电时代来临的标志,备受业内期待。

        谁知,第一批4个项目3年之后仍未动工,第二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一再推迟,至今也没个准确的说法。

       “第一批都还没动工,第二批还招什么?”林伯强说。

     “原本以为第一批特许权招标的中标结果出来后就"板上钉钉"了,没想到钉在板上的钉子还能再被拔出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共38.96万千瓦,其中近海风电装机容量为12.81万千瓦,规模最大的近海风电项目为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10.2万千瓦),其余主要是风电机组制造商安装的样机。作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潮间带风电的开发进程较快,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潮间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15万千瓦。

       “现在国内建成运行的真正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实际上就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一个,而这个项目也不是商业化运行。”林伯强表示,“"十二五"完成500万千瓦的目标,我看很困难。”

        现有发展模式须改变

        据了解,第一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中标价格普遍较低,4个项目的投标价普遍低于0.8元/千瓦时,分别为0.7779元/千瓦时、0.707元/千瓦时、0.6881元/千瓦时和0.6882元/千瓦时,最终中标价为0.62-0.74元/千瓦时,以上数字均远低于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最终确定的上网电价0.978元/千瓦时。

      “而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本身就不是商业化运作,也就是说,东海大桥0.978元/千瓦时这一价格就已经不赚钱甚至亏本了,何况4个项目投标电价比东海大桥项目还要低很多,他们根本就赚不到钱。”林伯强说。 

           “电价怎么也要0.8-0.9元才能干吧?”一业内人士表示,“海上风电每千瓦造价成本几乎是陆上的1倍,电价却只高几分钱。不盈利、投资风险大,怎么干?”

        但也有投标企业认为,他们不惜牺牲经济利益换取开发权,足可见其志在夺标的决心和对产业前景的充分看好,开发企业希望抢占先机,积累经验,从而为其进一步拓展海上风电市场铺平道路。由于第一批特许招标项目是以开发商、设备商和施工方捆绑的方式投标,参与竞标的企业多为资金雄厚的央企,且经营范围远远超出风电范围,因此即使海上风电盈利空间暂时较小,他们也可以承受。

       可惜,让人遗憾的是,中标之后,4个项目不约而同地传出种种受阻信息,或最终批准使用的海域与规划不符,或建设面临环境保护问题,或海上功能区划不明晰,或牵涉到海洋局、海事、军事、交通、渔业等多部门而受到阻碍,总之,4个项目无一动工。

      “理由很多但我们要看实质,实质上就是他们投标的价格根本赚不到钱,实质上就是谁也没动工,投标变成了抢位置,变成了圈地。”林伯强透过现象直指问题本质,“特许权招标这种模式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投标企业不管多低的价都敢投,占了位置圈了地再说,反正没有惩罚。”

       “特许权招标变成圈地并不稀奇,我们在发展陆上风电时,就已经有过同样的经历。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让中标企业上缴10亿元保证金。”林伯强说。

        事关国家战略应强力推动

        对于海上风电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曾经指出,“海上风电代表了国际前沿的风电发展水平,能否在全球具备产业竞争力,就要看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能否走在海上风电领域前列。”

       最新的海上风电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为2亿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为5亿千瓦,部分潮间带及潮下带滩涂资源和深海风能资源也较为丰富,开发潜力远高于陆上风电。

      “海上风电不仅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距离用户近,易于消纳。”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姚小芹对记者表示,“我国陆上风电装机主要在西北,由于受限于电网,大量的风电送不出来,白白浪费,因此短时间很难再有突破。而海上风电在东南地区,就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根本不愁销售。最近我国东南省市一片高温,很多城市突破40℃,电力缺口极大,不得不限制工业用电保障居民用电,因此发展海上风电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业内专家透露,目前,全国有17个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总装机容量为395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河北(2个)、江苏(7个)、上海(2个)、福建(3个)、广东(2个)、浙江(1个)。此外,还有28个项目正在争取国家能源局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总装机容量850万千瓦。

       “前期准备工作可以是3个月,也可以是3年,不改变现有模式,海上风电很难发展起来。”林伯强表示,“最合理的办法,其实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标杆电价,陆上风电由圈地变为实质性发展,根本原因也在于标杆电价的实施。”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可能放任海上风电止步不前,落后于欧美,将来再被动挨打。希望国家尽快推出像支持光伏一样的强力促进措施,推动海上风电发展。”林伯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