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议定书》有令却失效 碳排放失控警示
添加时间:2013-08-08 10:22:54
来源:21世纪经济网
今年以来,中国内地中南部面临罕见的旱情,许多城市气温突破摄氏40度高温,8月6日安徽创下42.3度的高温纪录,浙江更有7个城市超过41度。7日,浙江奉化更一度超过了43.5度。入夏以来,本该降雨充沛的湖南、湖北、重庆等地持续干旱,其中湖南省自6月1日以来平均降水量仅为历年平均值的61%;甘肃、陜西等地自7月以来则持续强降雨,多次诱发山洪等自然灾害,而专家也指出今夏的极端气候事件有增多趋势。
全球气候异常
今年的持续高温事实上是全球现象。中国之外,热浪也袭向日本,气温突破日本气温观测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日本7月11日近100个地区气温突破35度,东京连续四天达到35度,而山崎县更是连续两天达到39度的高温。除了亚洲,7月初美国亦出现热浪,凤凰城及加州的死亡谷国家公园更突破50度的惊人温度,导致亚利桑那州发生森林大火的意外,3400公顷丛林草原燃烧殆尽,并造成19名消防员因灭火而不幸罹难。英国气温创下2006年以来最高纪录,出现33.5度的温度;欧洲巴尔干半岛原本7月均温最高摄氏26度,但今年热浪却带来摄氏40度的高温。
除了入暑后的持续高温,全球各区也出现极端气候。今年6月初,美国宾州暴风洪水袭卷,预计今年美国6月到11月将有13至20次获正式命名的风暴,其中有7至11场风暴将形成飓风。另外,今年日本各地出现雷击意外,意大利龙卷风、德国暴风雨、台湾日晕冰雹暴雨也在最近几个月齐出现。如此的极端气候,着实令捉摸不定的天气更加不稳定。
气候的异常,随着全球暖化问题愈趋严重,原本的气候规律逐渐被打破,极端气候也愈趋频繁。英美合作研究指出,过去20年来,南极与格陵兰的冰盖消失达4.26万亿吨之多;北极圈冰帽亦逐渐融化,2012年北极圈融化的面积比美国国土面积还大。研究指出全球海平面将于2100年上升15至95公分,全世界三分之一居住于海岸边缘的人口将遭受威胁。暖化效应造成的气温上升也会减低人体的抗病能力,使人类生活及经济受到影响。
另外,气候急剧变化也增加了粮食短缺的风险,例如小麦、稻米、玉米等作物,都不易适应高温干燥的天气,世界银行因此预测,如果情况不见改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恐将于2051至2059年间,产生25%至90%营养不良的人口;且全球的贫穷线以下人数,也将再度大幅增加。
综观全球气候异常的原因,温室效应仍占主导。工业活动制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效应气体,成了全球暖化的元凶;但目前具替代性的新能源,却又发展不如预期,因此可能造成的后遗症持续延烧。
《京都议定书》约束失效
为了抑制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气候变迁过于剧烈,联合国于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会中通过具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KyotoProtocol),用来规范工业国家未来温室气体减量责任。而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于2008年至2012年之间要使全部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至少削减5%。依排放量及发展程度,各国减量目标不同;经由议定书中的执行机制,有些国家甚至可增加排放量,例如:欧盟15国与东欧以减量8%为目标,日本、加拿大等国减量6%,澳洲却能增加排放量8%、冰岛增加10%、挪威增加1%。
除了欧洲以外,许多国家没有达成《京都议定书》的规范碳排放量,或是宣布退出。如美国便于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去年11月世界各国于卡达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迁纲要公约会员大会,也决议原订2012年底达成目标的京都议定书延长到2020年,此为《京都议定书》第2阶段协议。京都议定书第2承诺期确认为自2013年至2020年,其中京都议定书的市场机制将继续延续,促使担负温室气体减量责任的发达国家得以“最低成本”及“成本有效”的方式达成其减量承诺。
由于《京都议定书》并没有规范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使得全球碳排放量居第一和第三名的中国与印度免于规范。而排名第二的美国又退出协议,使得《京都议定书》的效益无法达成,也让更多国家拒绝遵守议定书规范,加拿大在2011年底宣布退出,而新西兰、日本也分别在2013年4月与5月宣布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第2阶段。这些情况使得碳排放管制与气候剧烈变化的遏止,变得更加困难。
春夏秋冬的轮替,亘古以来被视为大自然不变的定律,“冬天过了,春天还会远吗?”更是支撑所有逆境者的信念。但这一切,却有可能因为人类的不知节制,而成为过去。从极地冰帽的溶化,海平面的上升,洋流的错乱,气流的不稳定,最后引发飓风雷击等极端且变化快速的天气;当大自然终于丧失了自我调节功能,只剩酷寒的冬天与炙热的夏天时,以后的人类,是否还能有机会认识何谓和煦的春天,以及清爽的秋天?
(作者现任香港北威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