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解决光伏争端 日韩市场短期受益
添加时间:2013-07-30 16:50:53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在8月6日大限来临之际,中欧之间最大贸易摩擦案——光伏产品贸易争端友好收官。
欧盟委员会7月27日宣布中欧已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友好”解决方案,以一个可持续的价格达成新的市场平衡。自欧盟去年9月启动反倾销调查以来,商务部和中国机电商会组成的谈判团队已与欧委会展开多轮磋商,谈判一度破裂。今年6月初欧盟做出初裁,决定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率将会升至47.6%。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光伏出口市场,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此次谈判结果无疑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可谓意义重大。短期看,韩国和日本的光伏产业将因此受益。
多晶硅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韩国在多晶硅的生产方面目前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韩国对中国多晶硅出口量自2008年开始,一路攀升,从第四位升至第二位。虽然韩国参与光伏产品市场的竞争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不容小觑,据了解,韩国已把2015年的光伏装机容量目标定在120万千瓦。
受全球光伏产业低迷影响,韩国光伏产业也正陷入产能过剩的窘境,主要企业减产、停产甚至破产。中欧光伏产业的纷争能够达成协议,对于韩国的光伏产业来说,从短期看,也是有益的。因为中国对于海外多晶硅的进口依赖度是比较高的,韩国是中国最主要的多晶硅进口国之一,如果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就会对韩国的上游产业形成积极的带动作用。根据7月18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初裁决定,中方将对美国AEPolysilicon、MEMC、Hemlock等多晶硅公司分别征收高达57%、53.7%和53.3%的惩罚关税,而对韩国供应商征收的关税也只在2.4%至48.7%之间。如此一来,中国对韩国的多晶硅进口势必会增长。
但从长期看,韩国和中国在全球光伏市场上仍然是竞争对手,韩国起步较晚,中国光伏业在全球市场具有较高的占有率和发展潜力,这无疑将给韩国光伏产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更多更大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近年来韩国已经采取措施,分别从资金、技术、产额补贴等方面,扶持其国内的太阳能发电企业。比如,资金扶持方面,对太阳能发电设备、零部件生产、设施安装等提供长期的融资。技术扶持方面,对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开发给予支持,并努力促使核心技术尽早地突破和投入使用。差额补贴方面,韩国政府为太阳能电站卖给国家电网的电价和政府公示的标准电价之间的产额提供补贴。据韩国知识经济部公布,2008年对新生、再生能源技术开发的扶持资金总额达1994亿韩元,其中对太阳能部门,决定每年给每个战略性技术研发项目拨款100亿韩元,最长扶持期长达5年,促使核心技术开发尽早突破和投入使用。此外韩国政府在今后三年内将建设总规模达到26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同时实施新可再生能源的配额制度。韩国政府将陆续制定一系列相关对策,以实现到2015年成为世界第五大太阳能产业强国的政策目标。
虽然采取了这么多的办法,但韩国国内市场还是比较有限,政府也正在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开拓美国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通过出口退税鼓励企业出口。另外还通过项目融资的方式到目标市场国家去建子公司。
日本的光伏产业发展在几年前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有所落后,不过从去年开始,日本光伏产业开始发力。从去年开始,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发展光伏产业,比如启动实施的全量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日本经济产业省某位官员说:“全量收购制度的目的之一是扶持日本的太阳能电池产业。但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与日本产品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近年来,中国光伏企业也正积极在日本市场寻找机会,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关于进军日本市场的新闻热点不断被更新。在4月11日超日太阳与天华阳光签署的合作协议中显示,2012年双方将在日本寻求投资总量100兆瓦的电站项目。随后中国英利的日本子公司落户东京,似乎意味着英利正在瞄准日本的光伏新政并力图寻找新的机会。
虽然日本人的“国产信仰”根深蒂固,但中国产品的物美价廉,正在使这一想法悄悄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光伏产品市场,在国内拥有巨大潜在市场的中国企业处于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