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风电企业走出去需“软硬兼备”

添加时间:2013-07-24 11:40:10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近日,三一重工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及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一案再次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无论说它是“中国企业赢得国际话语权的一个重要突破”也好,还是说它是“政治秀”也好。这或许是一个信号,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向成熟和理性,就应该懂得运用国际经济规则和法律体系去参与国际竞争。

  “走出去”抢占风电战略机遇期

  自《可再生能源法》施行以来,经过近几年的时间,我国风电行业得到了全面、系统的发展,我国现已成为风力发电和风机制造大国,风电行业已具备“走出去”的技术和商务条件。

  国内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速已经放缓,进军海外市场为想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的国内风电企业,提供了出口并可消化部分产能的可能。近几年,受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产能面临过剩的影响,包括金风、华锐在内的国内风电龙头企业纷纷加大了在海外投资的力度。事实上,在目前国内风电行业增速减缓的背景下,出口便成了未来企业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我国政府对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还提供了相关支持政策,例如:利用国家无偿技术援助支持在发展中国家开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资源普查和开发规划;采用国家政府间的无偿援助,支持中国风电企业承建国外风电项目;支持中国风电产业的龙头企业采用中国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支持海外重点国家的风电项目建设。

  我国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也提升了中国风电“走出去”的竞争力。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率先向中国有能力、有实力的风电建设企业和风机制造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融资支持,其他银行也在积极跟进,支持中国企业使用商业贷款参与国际风电总承包市场和投资建设市场的竞争。随着中国政府与亚非拉等地区新能源开发利用合作领域的不断加强,中国风电踏上了国家“走出去”战略升级的快车道。
  正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所讲,在产业规模已经世界第一、装备制造能力已经世界第一的基础上,中国的风电产业整体走向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生存和发展,当是所有胸怀理想的中国风能人的共同追求。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也曾经表示,风电要将国内风机制造行业的产能,放到国际市场上考量。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逐步释放,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将是国内市场的3至4倍,中国风机制造企业要放眼全球,参与国际竞争,做好“走出去”的准备。 
      走出去面临诸多挑战

  秦海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发国外风电场,面临着政治、财务、法律等一系列风险。企业要熟悉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这是亟待我们正视的问题。而在法制不健全的国家,企业承担的法律风险更大。此时,风电企业也遭遇到了中国其他行业在走出国门时的相同处境,面临着各种贸易壁垒和自身话语权缺失所带来的挑战。

  一位风机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我国的风电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技术壁垒森严,中国企业的技术条件是否能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要成为进入市场的一道“门槛”。在硬件具备的条件下,软件能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也成为一大问题,例如对合同的理解和执行需要我们以国际化的思维去处理,金风在北美和欧洲项目就特别注意这一点,以本土化适应当地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还要注意外部环境的营造,适应所在国的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尽可能的避开贸易壁垒。

  中国风电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已在全球位居前列,但中国风电产业标准体系缺乏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中国风电“走出去”的市场定位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但由于这些国家自身缺乏通行的标准,而主要依据欧洲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和认证,对中国风电标准尚不认可,形成了中国企业进入市场的技术壁垒,对中国风电“走出去”很不利。

  “走的好”需要“软实力”

  对于中国风电企业面对并不平坦的海外扩张之路,秦海岩表示,话语权的取得和巩固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中国企业发挥作用,需要中国政府用符合国际规则的、更有效的贸易措施去协调和博弈,需要一种软硬结合的力量。在中国企业已经具备的“硬实力”包括雄厚的资金和高性价比的设备之外,以技术、服务和价值链建设为标志的产业“软实力”方面,我们更应及时跟进。没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企业的海外之旅必将受制于人。

  风电机组认证机制,已成为我国风电产品出口面临的最主要障碍。国内企业在申请国际认证机构的认证时,往往存在着认证周期长、费用高等难题。甚至有些国外认证机构有意设置障碍,拖延进度,以此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的风电产业。风电机组的认证方式不仅是技术“通关”的要求,同时也是无形的准入壁垒。

  在认证服务方面,我们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华锐、金风依托鉴衡认证的证书已经成功进入多个国外市场,这也是一个产业链支撑企业开拓前沿阵地,伴随企业出海的先例。

  提高我国自主风机设计制造水平,探索国际化道路,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逐步参与国际风电标准的制定,逐步谋取在国际风电标准体系制定上的话语权,及早确立中国风电标准的国际地位,为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扫清技术标准壁垒,是中国实现风电产业升级、成为风电强国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