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出海“大触礁” 十二五规划堪忧
添加时间:2013-07-23 10:28:02
来源:中国经营报
在英国的东南部,一处名为“伦敦矩阵”的海上风电场近日正式投运。据报道,这座风场由175个风力发电机组成的世界最大海上风电场,发电能力达63万千瓦,可为近50万户居民供电。
而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尽管此前经过了一轮“跑船圈海”,如今海面却依然平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2010年确定中标单位后却至今没有通过国家核准,时过三年仍未开工建设。
特许权项目的“搁浅”并非特例。据了解,由于海域使用协调难度大、电价政策不明朗以及配套产业链不成熟等因素制约,国内风电自2010年“起航”迈向海上,开发进度却不尽如人意,以至于对国内海上风电“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甚至未来发展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开发商的望而却步,正是国内海上风电开发多重困境下的真实写照。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全国性的海上风电区域规划,导致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及设备制造缺乏统一规划,从而在开发海上风电项目时多依据当地的风能资源,缺乏合理的规划指导,使得风电场选址与海洋功能区划、海上保护区规划范围相冲突。
首轮特许权招标的四个项目,先后都曾因为项目选址与地方围垦养殖、生态保护、航运航线等区域规划重叠,造成了场址调整或者延迟开工。
实际上,对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开发商们并不缺乏积极性,少的是合理的电价支撑。
据业内人士反映,我国目前尚未出台针对性的财政税收、上网电价等支持政策,使得开发商在项目收益上得不到必要的保障。
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4个项目中,中标电价最低为0.6253元/千瓦时,价格接近陆地风电,最高为0.7370元/千瓦时,仅比陆地最高风电标杆电价0.61元高20%。
目前看来,这样的电价水平并不能全面反映海上风电项目的高额投资成本。据了解,目前海上风电项目每千瓦造价为1.5万元至2万元,比陆地风电的每千瓦造价高出一倍。
对此,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我们在政策方面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电价支撑,而不是盲目压价,否则将严重制约风电场运营企业项目的盈利能力,并直接影响风电开发商对海上风电的投资热情。”
海上“触礁”
据介绍,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涉及能源、海洋、气象、军事、交通、环保等多个部门,项目的开发审批路线繁杂,相关科研调查和论证动辄需要两年以上。
“500万千瓦”堪忧
来自风能协会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底,我国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约38.9万千瓦。而这离规划的500万千瓦目标还有约460万千瓦的差距。
尽管国家相关规划中已明确,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我国风电产业的重要方向,2012年7 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也提出“2015年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的目标。但在相关整体规划和电价补贴政策还不到位的现实面前,“十二五”目标的实现、以至海上风电未来的发展引发了业界的普遍担忧。
来自风能协会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底,我国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约38.9万千瓦。而这离规划的500万千瓦目标还有约460万千瓦的差距。
同时受到国内海上风电施工装备偏少的制约,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开发进度也不会太快。据介绍,目前国内的海装设备大约能负荷每年50万千瓦~60万千瓦的开发进度。
目前,尽管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风机制造企业紧锣密鼓地研制海上风机,5兆瓦、6兆瓦甚至单机容量更大的风机设备层出不穷,但国内生产的风电关键部件技术不够成熟,大部分大容量风电机组还处于测试和试运行阶段,设备可靠性有待检验。
在风电场建设方面,国内目前对海上风电技术的设计、施工技术装备、事故诊断及运行维护能力不足,而对海上风电运营部分,离岸的变电站和海底电缆输电技术水平较低。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尚未形成相应的标准体系。
“在我国风电原有的200多项技术标准中,涉及海上风电的只有24项,且现有的风电行业标准很多是由国外引进,并不太适合中国的风能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对此秦海岩指出,这直接导致海上风电工程建设中的勘察、施工、运维等技术环节缺少有效指导和规范,相应的设备检测认证、信息跟踪等服务体系建设也不健全,使得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缺乏技术支撑。
众所周知,2010年举行了国家首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其中包括位于江苏滨海、射阳、东台和大丰的四个项目,中标结果揭晓后,有关单位就已组织开展了项目报批的前期工作。然而一晃三年,当中标的开发商对技术方案的研讨和配套产业、技术装备、施工队伍培育都已经基本完成,却万事俱备只欠核准。
对此,相关中标企业负责人也颇感无奈,“项目进程确实比我们预期的要慢,审批周期比预期长。”
据介绍,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涉及能源、海洋、气象、军事、交通、环保等多个部门,项目的开发审批路线繁杂,相关科研调查和论证动辄需要两年以上。一旦项目选址与航道、渔业、生态、滩涂围垦等用海规划冲突,就会造成海上风电项目规划不断调整而难获核准。
前期调研条件艰苦周期长、各项审批规划“众口难调”,特许权项目建设进度必然受到影响,而这并非个例。
作为国家海上风电开发的先行地区,江苏省的海上风电发展迅猛。在短短几年间,离岸较近的海上风资源区,70%左右都已经与风电开发商签订了意向协议。但笔者近日从江苏一家风电公司负责人口中了解到,一阵“跑船圈海”之后,项目实际开工建设的比例却很低,前期工作进展比较深的只有20%左右。
“大家都在观望,已经有项目因为前期开发受阻而面临颠覆性调整,因此开发商不会贸然投入。”据上述人士介绍。
不仅新项目开发举步维艰,已投运项目也陷入人才培养和运营维护的两难境地。
与陆地风电不同的是,海上风电代表着风电技术的制高点和发展方向,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行都比陆地复杂,特别是对风电设备承受海浪、运行稳定性及耐腐蚀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宏飙直言,海上风电项目潜在的投资风险很大,从目前已经投运的几个项目来看,风机可靠性比预期的要低得多。
据介绍,海上风电项目后期运维成本很高,大约占到度电成本的25%,但实际运行中,风机故障率还是让业主大跌眼镜,海上风机年均设备故障率甚至达到陆地风电的10倍。
此外,国家海上风电整体规划还不完善,又缺乏合理电价及成熟产业链支撑,高宏飙坦言目前开发商在海上风电上还迈不开步子,只能一边观望等待,一边谨慎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