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于6月底前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对当地产量超过100万辆、已经进入普及期的汽车市场进行采访。到处都在进行建设施工的情景令人感叹,同时还有一个场景也吸引了注意。那就是停放在工业园区存车场的几百辆摩托车。虽然出发前一直认为“大概全是类似的摩托车”,但亲眼看到之后,不由得惊叹于其丰富的种类及设计。而且车主还通过在车身上粘贴装饰纸、改变车把的颜色、对汽车牌照进行加工等,使一辆辆摩托车充满了个性。可以说,这些作为工厂员工每天上下班交通工具的摩托车充满了多样性。
以前曾听雅马哈发动机公司的相关人士说过,“摩托车市场会在经济富裕、制造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土地上发展起来”。1980年代初期的日本也是这样。当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会逐渐从摩托车转向汽车,但印度尼西亚去年的摩托车销量达到700万辆,该国如今已经成为继印度和中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摩托车市场。2002年的销量为230万辆左右,仅10年时间就增长了2倍。在此期间,运动车型或踏板摩托等,摩托车的品种也有所增加。结实的日本产品获得较高信赖,本田公司、雅马哈发动机、铃木公司和川崎重工业公司这4家日资企业占据了99%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从2011年年底到去年,印度尼西亚市场曾出现重大事件。
市场份额骤减,雅马哈发动机受到打击
“雅马哈车的销售状况日益恶化。最初以为,这是受贷款限制及首付金额增加的影响,没有办法。但结果发现,重要原因在于主力车型偏离了市场需求。”
关于当时雅马哈车销售低迷的情况,一位在印度尼西亚开展摩托车部件制造业务的企业经营者这样回顾道。踏板摩托车“MioJ”的设计因为“保守”而不被市场接受,其他摩托车在产品阵容方面、高性能车型在价格方面也输给了竞争对手。2011年上半年占4成多的雅马哈发动机的市场份额曾一度低于3成。再加上因贷款限制导致市场紧缩,各部件厂商不得不调整生产。
吃掉雅马哈发动机份额的,就是本田。目睹了这一转变的业内人士中,有人认为原因在于“雅马哈发动机有些自高自大”,也有人认为是“本田开始认真对待”。这两种看法或许都正确。其原因在于,本田在雷曼危机之后,曾在一段时期里,将市场份额首位的宝座让给了雅马哈发动机,这在公司内部引发了激烈讨论。本田的卷土重来和雅马哈发动机的自高自大同时导致市场份额骤变,这样想或许就能说得通了。
雅马哈发动机之后对评价较低的踏板摩托车的设计进行改进,扎扎实实地开展试驾会及促销活动。在出差期间,也看到好几辆载满雅马哈发动机新摩托车的卡车,从工厂驶往市区,这是该公司为抓住斋月前的市场需求而在加紧供货。该公司最近的市场份额为33~35%,已经摆脱了最差的时期,但依然没有超过40%。
在结束采访回国3天之后,作为重振手段之一,雅马哈发动机首次向媒体公布了某种设备。那就是通过安装新电子控制式燃料喷射装置(FI)提高了燃效性能的发动机试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