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大发展呼唤能量计量
添加时间:2013-07-09 11:18:27
来源: 国际燃气网
印尼首都雅加达,一辆CNG汽车驶入加气站加满产自本国的天然气并驶离。燃料用尽它共行驶了190公里。
越过广阔的太平洋,在澳大利亚著名城市悉尼,同型号的一辆CNG汽车,也加满产自本国的天然气,却能行驶220公里。
同样体积的天然气,行驶距离却相差30公里,原因就在于不同产地的天然气,其热值(即能量)存在着很大差异。那么,依据体积而非热值进行天然气的计量及结算,是否不尽科学合理?
6月底,首届天然气质量与计量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同声呼吁,我国天然气计量方式应从体积计量转向能量计量。
体积计量亟待转变
天然气更多地被用作燃料。其作为清洁燃料的核心价值在于供出的发热量。能量计量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其价值。此外,我国进入天然气黄金发展时期,这是计量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
采用能量计量替代体积计量,首先是与人们对天然气的利用方式有关。
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简称“天研院”)检测所所长罗勤认为,以往天然气被用作化工原料,现在更多地被用作燃料。“作为清洁燃料,天然气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供出的发热量。”
“但相同体积、不同产地的天然气,发热量最大变化为6.1兆焦/立方米,变化幅度达到14.8%。”这是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得出的结论。天研院是我国第一个天然气化工领域的研究院所,也是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93的国内技术归口单位。
商品交换时,需要体现其最大的价值。由于发热量不同,天然气采用体积计量,从根本上不能完整反映天然气的核心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守拙在出席首届天然气质量与计量学术论坛时表示:“能量计量是天然气作为能源的一种合理和科学的计量方式,能公平公正地反映天然气价值。”
从科学利用的角度看,天然气计量方式需要从体积计量转向能量计量。此外,我国进入天然气黄金发展时期,这也是计量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
2015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2500亿立方米,其中贸易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到2020年,贸易量可能达到天然气消费量的50%。
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润民表示:“天然气按能量计量和计价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贸易和消费计量与结算方式。”除前苏联地区和中国外,北美、南美、欧洲和亚洲大多数国家的天然气交易合同均采用能量来计量和结算费用。天然气输送和终端消费同样如此。
我国要持续扩大天然气国际贸易,计量方式接轨国际,才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展开对话。
目前,我国进口LNG项目虽然采取能量计量的交接方式,但其供应到国内用户时,必须再转化为体积计量。今后随着天然气贸易量的扩大,这无疑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另一方面,我国自产天然气气质差异大,以往多就近利用,现在则通过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管网,将不同热值的天然气输向多个目的地。加之今后进口量的增加,气质多元化现象将更加凸显。
“以广东为例,同时拥有国产气、中亚管道气、进口LNG等不同热值的天然气,统一采取体积计量和结算,可能使用户和供气企业、不同供气企业之间产生矛盾和利益之争。”罗勤说。
技术基础已经具备
天然气国际贸易交接的计量方式,也呈现出从体积计量到能量计量转变的轨迹。我国正加快这一转变进程,目前已经基本具备实施能量计量的技术基础和条件。
我国有天然气生产和销售以来,天然气计量一直采用体积计量和购销结算。天然气用体积来计量,尽管不尽科学、合理,却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天研院计量所所长李万俊说,能量计量是用单位体积的热量乘以体积,因此体积计量本身就是能量计量的基础。
从国际上看,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方式也同样呈现出这样一种轨迹,即从体积计量到体积计量和能量计量相结合,最终完全转变为能量计量。
世界天然气工业起步于19世纪上半叶。此后的一个多世纪,天然气贸易交接一直采用体积计量。1980年,美国天然气加工者协会提出天然气交接计量和结算的供出能量原则;18年后,国际标准化组织天然气技术委员会ISO/TC193制定了《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际标准,并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自此,能量计量开始有据可依。
我国正在加快这一转轨的进程。目前,能量计量在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技术基础和条件。
2008年,GB/T 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这一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能量计量的标准。1年后,国家发改委又开展了相应的社会影响研究。
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石油企业也积极推动。中国石油2000年开始开展能量计量配套技术研发、标准制修订、量传和溯源链建立及现场试验。
天研院院长黄黎明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包括体积流量计量技术、发热量测定技术、能量测定标准体系及能量测定量传溯源体系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配套技术。
6月21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淑英表示已与天研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能量计量领域加强合作,携手应对计量方式转变的挑战。
能量计量实现“三个有利”
能量计量有利于“语言统一”,促进天然气国际贸易;有利于生产企业彼此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用户的使用过程更加公平公正。
“能量计量很复杂,不仅涉及技术,还有法规、政策、价格体系等,需要多层面、多部门联合推进。”罗勤说。
由于涉及面广,2010年至2011年,我国专门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对全国企业及政府单位共计400余家进行了能量计量问卷调查。其中,23家供气企业中,20家赞同或基本赞同;357家用气企业中,232家赞同,显示出社会对能量计量普遍呈接受态度。
社会接受度高,源于天然气能量计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用户,都是总体有利的。”何润民表示。
计量方式接轨国际,就好比“语言统一”,将更有利于我国天然气贸易的顺利进行和继续扩大。直观的影响是,今后进口LNG或管道气,进入国内运输和销售时,无需再进行能量计量向体积计量的二次转化,避免了管理混乱,也降低了社会成本。
何润民认为,对于供气企业而言,能量计量和计价有利于这些企业彼此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促使企业更专注于提升天然气质量。黄黎明表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经济、满足期望的高品质天然气,已成为天然气生产和供应商的首要任务。”今后,为适应能量计量的趋势,天然气生产企业有待建立能量计量溯源体系,形成能量计量技术,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确保天然气的量足质优。
而这一切,最终获益的都是天然气用户。如果对终端用户采取体积计量、能量计价的方式,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更加公平公正。国际上通常采用兆焦或千瓦时作为单位,替代立方米,国内专家更倾向于千瓦时。何润民说:“这样更直观。不同能源之间可以进行互比,便于人们的选择和利用。”此外,这也有利于人们在对比中深刻认识天然气的价值,推动天然气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