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再降 公共机构能耗因何连年下降
添加时间:2013-07-08 10:59:42
来源:人民日报
科技部机关食堂所有灶具全部更换为节能灶,用气量下降了约26.5%,每月节气1480立方米。
根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各级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同比下降4.37%,人均水耗同比下降5.03%。
1480立方米、4.37%、5.03%——这些数据,体现出公共机构节能的巨大潜力。
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的双赢选择
公共机构运行经费大部分来自财政,每年的预算主要保障单位业务开展,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节能改造该如何开展呢?江苏省一些公共机构发现,市场机制是解决节能改造的有益选择。比如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他们有种做法名为合同能源管理。
医院和节能服务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投入设备及改造资金,对医院中央空调进行智能管理节能降耗改造,每年可节约能源资源支出260万元;按照5年合作期和效益分享比例计算,医院每年可节省费用234万元。5年后设备归医院所有,还可以继续产生节能效益。
对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来说,这是解决节能改造资金难题的双赢选择。
加强日常管理,是降低能耗的另一条现实途径。江苏省中医院建立了节能分级责任制,病区护士长为节能第一责任人。值班护士、门诊导医为相关责任人,及时巡查,尽量防止长明灯、长流水等现象发生。同时,节能措施落实效果列入各单位综合目标管理考核。
也有一些部门从源头抓起,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本级和下属单位建设了30个屋顶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5.64兆瓦,首年发电约580万千瓦时。
据悉,今年中央国家机关19个部门改造水泵142台、变频器40台,平均节电率约30%;中国工程院等单位6个信息机房实施节能改造,平均节电率约24%。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单位安装节水型洗菜机640台,综合节水率可达30%。
从“用了算”到“算了用”,节能账越算越细
据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介绍,目前,江苏公共机构正在从“用了算”的事后节能,向“算了用”的事前节能转变,更加注重源头把关。
江苏省中医院拿到南京市自来水公司提供的用水详单,发现深夜零点全院用水量有57吨,而按照医院用水设备计算此时应该只有3到5吨,这说明肯定存在管网漏水。
购买测漏设备要花一大笔钱,于是,医院与自来水公司谈判:找出漏点,将零点的用水量降到10吨以下,医院按47吨的节水量交半年水费即50万元左右作为自来水公司的服务费。南京市自来水公司在省中医院的食堂、院墙等地找到4个漏点,按漏水量每年要损失150万元。算算账,就知道中医院捡了大便宜。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确定以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应用和绿色消费为重点,在国家机关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公共机构中,创建2000家管理科学精细、资源利用高效、崇尚勤俭节约、践行绿色低碳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与此同时,国管局积极推动中央国家机关节约型办公区建设,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院、国管局等5个部门开展了试点,在节能诊断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实施了供热节能改造、雨水收集、绿色照明、绿色出行、餐厨垃圾处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能耗监管系统建设等整体节能节水改造。
没有奖励处罚,节能后劲有待提高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日公布的一份材料说,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能耗计量、统计、监测有待加强,制度、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行业、系统发展不平衡,一些部门下属单位工作滞后;资金投入普遍不足,节能改造系统化程度不高。
公共机构节能积极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相比工业节能,公共机构节能没有奖励,而耗能大也没有处罚,这就难以调动积极性。”江苏一机关单位负责人介绍,过去,他们单位的后勤人员80%属于服务外包性质,常用的计时计件工资考核法难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后来,这家单位通过绩效考核,将节能量与工资挂钩,近两年机关电梯、空调维护等费用下降10%。
国管局也在摸索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巩固节能成果。
今年,国管局将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开展对第一批纳入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名单的937家单位进行验收复查,对达到标准的授予“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今年内将启动第二批创建单位申报工作。
国管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司长何长江表示,2013年,各级公共机构要强化资源节约从源头到出口的全过程管理,努力实现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人均水耗同比下降4%,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3.2%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