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碳交易有望产生1000万吨碳抵消需求
添加时间:2013-06-13 12:02:48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6月18日,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正式启动交易。这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推进过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深圳也将由此成为我国建设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探路先锋。
根据5月21日深圳市政府举行的工作发布会有关情况介绍,深圳将有635家工业企业和200家大型公共建筑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成为首批受控企业。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将承担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制性义务,否则将面临处罚。排放超标的企业须到碳交易市场购买配额,配额有盈余的企业则可选择到碳交易市场出售配额。
深圳碳交易试点的启动,无论对控排企业还是碳交易市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控排企业碳管理倒计时
对控排企业而言,参与碳交易意味着碳排放将如同劳动力、原材料一样成为其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加以考虑的一个生产要素,这将推动企业建立控制碳排放和管理碳交易的内部工作机制,碳管理也将成为企业整体经营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考量。控排企业需要在内部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统计和报告体系,并围绕参与碳交易的关键时间节点开展相应工作,如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经独立第三方核查的碳排放数据,定期向主管部门提交不少于上年度碳排放量的配额等。企业需明确获取配额的时间、来源、方式和成本,同时对未来碳排放有一个充分的预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参与碳交易的基本策略,决定是否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自己减排还是到市场上购买配额,购买配额的种类、价格、买进卖出的方式与时间点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控排企业的上述基本需求,将催生一个更具影响力的碳交易市场及围绕企业需求的碳交易服务市场(包括专业服务和金融服务等),由此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碳减排活动,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低碳发展的氛围。
未来深圳碳交易市场将会有多大的交易规模?这将取决于制度设计是否合理、体系运转是否顺畅、配额稀缺程度、碳交易价格、中介机构参与交易活跃程度等众多复杂因素。受控企业整体排放总量及主管部门为其设定的配额总量,是考量碳市场规模的一个重要基础数据。目前纳入深圳碳交易试点的635家受控工业企业2010年的排放总量是3173吨,占深圳全市碳排放量的38%,这些企业在2013至2015年间的配额总量大约是1亿多吨,平均每年3000多万吨。
抵消机制的需求空间
影响市场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抵消机制的使用。所谓抵消机制,是指通过开发具有减排效益的项目获取抵消信用,允许受控企业使用抵消信用完成义务。抵消信用相当于排放配额,两者间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抵消信用只能在一定比例限度内使用,而配额的使用是不受限制的,二是配额实际上相当于主管部门对受控实体设置的排放限额,而抵消信用实际是主管部门允许受控企业在排放限额外完成义务的灵活手段,有利于增加企业灵活选择的空间并降低成本。引入抵消机制有利于发挥碳交易市场的对外辐射功能,鼓励在碳交易覆盖范围之外开发更多减排项目。如果减排项目所在区域为落后地区,那么抵消机制将同时具备减排和扶贫的功能。
深圳碳交易试点将允许受控企业使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签发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履行义务,抵消其年度碳排放量。具体抵消项目的来源、类型和抵消比例目前仍未公布。假设深圳允许受控企业使用抵消信用的比例为不超过当年实际碳排放量的10%,那么深圳碳交易市场将大致产生每年300多万吨(三年将近1000万吨)抵消信用的需求。每年300万吨的减排量相当于30个50兆瓦风电项目一年内产生的减排量。
尽管受市场规模限制,未来三年深圳碳交易试点对抵消信用的需求规模相对有限,但如该碳交易模式在全国推广,这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一个成熟碳市场将释放长期、稳定的需求信号,可以刺激更多减排项目的开发,以满足未来需求。这将给受当前国际市场困扰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带来新的广阔需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