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中缅油气管道:强调商业 淡化政治

添加时间:2013-06-07 10:41:21 来源:国际燃气网

      最近,历时三年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终于完工了,一条并行的石油管道预计也将在今年内达到投产要求,据称该管道能满足中国四分之一的天然气需求,可以说是在西南方向上为中国开辟了一条重要的能源生命线,进一步推动能源进口来源地与输入方式的多样化,可缓解西南地区能源紧缺。

  但管道还面临着很多挑战,沿线的安全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管线穿越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交火的地带,在建造过程中就受到了一些冲突的干扰。缅甸总统吴登盛表示将确保管道安全运营,但问题是缅甸尚未完成现代民族国家转型,国内有复杂的民族冲突及地方割据势力,缅甸境内的近800公里管道要经过四个地方势力控制区域,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弱。中国应该尽可能地帮助缅甸完成现代化转型,这样才能保障管道运营的安全外部环境。

  另一个挑战是缅甸国内环保、人权等组织及流亡组织的反应。他们可能主要是针对政府的,但会把中缅管线作为借口。虽然缅甸政府有义务履行合同和保障中国投资安全,但良好的民间舆论环境还是必要的。其实大多数的猜疑都是沟通不佳造成的,所以中国除了搞好政府外交外,还应多与其民间组织沟通。管道可以为缅甸带来每年15亿美元的收入,施工高峰期曾带来6000多就业机会,这都是中国争取其国内民众支持的很好卖点。同时中国也应尽最大可能避免管道影响缅甸人的居住环境,避免给反对者带来口实。

  再一个风险是地缘政治问题。中国和印度一直在对缅甸油气资源展开竞争,缅甸最初曾考虑修建一条通往印度的输气道,但2007年却最终决定将管线通往中国。美国也一直很重视缅甸,密切关注着这条管道,并将其放在中缅政治关系的框架下来理解。但事实上,中缅合作修建管道的最重要的并不是政治考虑,而是缅甸丰富的油气资源有待开发和出口,而中国正好又有这方面的需求,这和印度甚至一些西方国家同缅甸的能源合作没有性质上的差别,只是中国的行为容易被人过度“关注”。

  所以,在该项目上中国对外应该保持低调,不应过多从战略安全角度诠释这项合作,或称所谓通过缅甸开拓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等说法,而应更多强调其作为正常商业项目的价值,强调管道可缓解云南等地能源短缺的现实作用。现实中,中国的考虑也的确如此。这可以帮助打消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可能的疑虑,也让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失去渲染价值。

  此外,有观点认为中国进口石油从此不再受制于马六甲海峡,这有些夸大,因为从运输成本和运力角度考虑,中国石油[-0.12% 资金 研报]进口主要通过海运,80%经过马六甲海峡的现状不会因管道修通而有多大变化。马六甲海峡被封锁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况。缅甸油气管线的开通提供了多一种选择,但这种改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这条管线的运力非常有限,退而言之,倘若爆发冲突,即使可绕过马六甲海峡,其他通道也可能被封锁。中国应该继续增强与国际经济的融合,让中美经济形成共生关系,使双方都不能承受爆发冲突的危险,在此过程中随着不断增强海军远洋作战实力,以作为最后的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