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推动下,智能电网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智能电网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与示范应用全面驶入快车道。目前,从产业链层面分析,中国智能电网的升级改造将对分布在不同环节上的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为电工、信息、通信、材料等多学科带来创新发展契机。智能电网建设不同程度地对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及信息通信等相关产业起到了带动作用。
中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促进智能电网建设规模稳步扩大
从中国全社会用电需求数据来看,近五年以来,中国全社会电力需求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中国电能消耗量超过5万亿千瓦时,较2011年增长9.1%。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电能消耗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9%。未来三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中国电力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市场保证。
表 1 2008-2012年中国电能消耗量与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3,04
与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的持续投入。以国家电网为例,2010-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累计投资规模达到6356.9亿元,相比2007-2009年,增长率超过15%。
中国能源供给与需求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智能电网将成为能源输送的重要手段
从中国能源利用情况来看,能源供给主要来源于中、西部地区,而能源需求则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供需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并且在持续多年的能源输送过程中损耗巨大。以煤炭为例,我国铁路运力的50%基本为煤炭运输所占据,其中电煤又是主要部分。用铁路巨大的电力消耗运输煤炭加大了资源的损耗,也增加了能源利用成本。而公路煤炭运输随着油价的上涨也成为既不经济又不环保的能源输送方式。2012年,“三西”(山西、陕西、蒙西)地区输煤输电比例高达18:1。传统的大规模输煤发电模式,造成能源损耗与运输过程污染并存的局面长期存在。变输煤为输电的呼声逐渐强烈。一次能源资源分布与能源需求发展不均衡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充分发挥电网远距离、大容量、高效率输送能源的强大功能,实现煤炭资源和清洁能源的集约化开发、大范围配置和高效率利用。然而现有500千伏电网的经济输电距离小于800公里,无法满足远距离、大规模、大容量输送电力的要求。因此必须自主研发远距离、大规模、低损耗输送电力的特高压电网核心技术。目前,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长距离输电已经成为能源输送的重要方式。以特高压主干网构成的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有效实现安全、稳定、高效的能源利用,并将从国家层面优化能源输配结构,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智能电网技术逐渐成熟,清洁能源并网规模增大
智能电网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智能电网一方面加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也是柔性输电技术的直接应用。相比之前新能源并网的难题,随着智能电网各类标准及技术的落实,风电、光电等分布式发电已经逐渐从试点应用走向并网推广阶段。
预计到2020年,中国能源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智能用电研究水平国际领先。同时,清洁能源的利用也将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节能减排目标。根据国家电网绿色发展计划,中国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如此算来,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的贡献度将在22%左右。智能电网的发展功不可没。